舒斯特曼身体美学视域下的中国古典美学
本文选题:舒斯特曼 切入点:身体美学 出处:《四川戏剧》2015年08期
【摘要】: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出场在极大程度上借鉴和运用了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身体理论资源。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不仅在理论上坚持重身贵生、身心一体的思想理念,而且倡导通过"礼乐教化"、"坐忘"、"禅定"等身体审美实践策略来修身养性、参禅悟道。以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思想为理论契机,挖掘和考察中国自身的身体文化理论资源,并进行积极有效的交流对话、综合创新,对于中国美学谋求新的思考与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 appearance of Schusterman's body aesthetics draws lessons from and makes use of the body theory resources of Chinese classical culture to a great extent.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not only adhere to the ideological idea of emphasizing body and mind and integrating body and mind in theory. In addition, he advocated the practice of body aesthetic strategies such as "ritual and music education", "sitting forgetting", "meditation" and other physical aesthetic strategies to cultivate one's own character and participate in the meditation. Taking Schustman's body aesthetic thought as a theoretical turning point, the author explored and examined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of Chinese body culture. Active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comprehensive innovation, for Chinese aesthetics to seek new thinking and construction of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身体转向与美学的改造——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号:12XJC720003 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儒道释文化的身体美学阐释”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号:2014I30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创新团队计划资助项目
【分类号】:B83-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学智;;中国哲学中身心关系的几种形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实用与桥梁——中国学者与理查德·舒斯特曼的一次对话[J];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3 R.舒斯特曼 ,彭锋;实用主义美学和亚洲思想[J];世界哲学;2003年02期
4 R.舒斯特曼;刘检;;身体美学与乌托邦式身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姚颖;;“双美共侍一夫”故事模式的背后——以《聊斋志异》和子弟书“志目”为例[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4 孙其香;;古老与现代的合奏——从《聊斋俚曲·穷汉词》中的叠音词谈起[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5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6 余淑荣;;古汉语中容易混淆的用字现象——通假字、古今字与异体字新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陈祥明;;注重形式美与提高鉴赏力——中国绘画鉴赏的理论与实践[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10 夏当英;孔子道德本位的社会秩序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郭洪伯;;秦汉“稗官”考 秦汉基层机构的组织方式(其一)[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孙秋霞;;艺术类博物馆与青少年美育[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夏慧茹;;《说文解字》与中医基础理论[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周怀宇;曹怀锋;;论《管子·地员》篇生态学价值及其现代意义(论文提纲)[A];管子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四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09年
9 李锐文;;论书画同源的审美意义[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10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卢建平;基于拓扑学和统计学的无字库汉字智能造字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s
本文编号:16910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691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