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山水美与旅游》
本文选题:神话传说 切入点:旅游者 出处:《中国图书评论》1993年05期
【摘要】:正 旅游活动所涉方面诸多,旅游学之研究方兴未艾。美学是研究人与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旅游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美学问题,美学与旅游如何有机结合是人们研究的新课题。从学科研究的突破方面而言,旅游美学的研究绝非将美学理论生搬硬套进旅游学,而是将美学运用于旅游,在旅游学与美学两个学科的结合部作好文章,使之融
[Abstract]:There are many aspects involved in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he study of tourism science is in the ascendant.Aesthetics is a discipline to study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reality, and there are a lot of aesthetic problems in tourism activities. How to combine aesthetics and tourism organically is a new subject for people to study.From the breakthrough aspect of subject research, the study of tourism aesthetics is not to apply aesthetic theory to tourism science, but to apply aesthetics to tourism, and to make a good article in the combination of tourism science and aesthetics.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庚;张庚给编辑部信[J];中国戏剧;1980年08期
2 陈子展;《天问》解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5期
3 单平;;乐天楼中拍《风流千古》一瞥[J];电影评介;1980年10期
4 布文;;《哪吒闹海》壁画和动画片 关于哪吒的形象[J];装饰;1980年01期
5 石峰;;从另一个窗口看旅游读物——访香港中国旅游出版社副社长张毓芬[J];中国出版;1980年09期
6 袁珂;;嫦娥奔月神话初探[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奚学瑶;;姑苏杂忆[J];上海文学;1980年03期
8 马鸿增;;论汉初帛画的人首蛇身像及天界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0年02期
9 天白;;山泉之歌(外一首)[J];朔方;1980年06期
10 冯天瑜;关于古代神话的断想[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海瀛;;张氏源流初探[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1994年
2 陈剑山;;神话传说与华夏族原始婚俗[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3 Gerald Dix;;保护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保护与旅游[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曾震中;;武夷山独特岁时节俗初探[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5 林国平;吕秋心;;清水祖师信仰初探[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6 吴乔生;;清水祖师信仰的文化特征及社会功能[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7 刘朝晖;;转换与增值——清水祖师形象的历史演绎[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8 林其泉;吴天发;;清水祖师从安溪过台湾和台湾的茶叶生产[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9 郑焕章;;安溪清水岩属佛不属道[A];闽台清水祖师文化研究文集[C];1999年
10 徐杰舜;;中国葫芦文化的人类学解读[A];葫芦与象征——中国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致诚;虚拟与现实的游览[N];中国交通报;2000年
2 福建记者站 洪一树;闽南建筑博物馆蔡氏古民居[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纽办;变化中的美国旅游者[N];中国旅游报;2000年
4 张祯;假日经济给了旅游者什么[N];中国旅游报;2000年
5 张凌云;最低保护价,,保护了谁?[N];中国旅游报;2000年
6 贾玫玫;质量保证金制度——旅行社监督管理的有效手段[N];中国旅游报;2000年
7 黄羊山;认识旅游者的双重身份[N];中国旅游报;2000年
8 马波 张欣;美国旅游者安全政策演进及启示[N];中国旅游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李冰;让生命精彩一次[N];中国旅游报;2000年
10 袁国宏;为导游说句话[N];中国旅游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春鲜;干旱地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新疆大学;2005年
2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3 张立生;中国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5 崔凤军;区域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6 崔凤军;中国传统旅游目的地创新与发展[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01年
7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吕君;草原旅游发展的生态安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王宪昭;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秦远好;三峡库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宏;试论艾特玛托夫的《断头台》[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麦淑华;我是谁?——金斯敦对身份的寻找[D];浙江大学;2004年
3 吴兰;从神话传说探讨克木人的传统生育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刘玲;新疆旅游者行为的时空分布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5 武红;省级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的区域集成创新研究——以活力广东网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谢璐;现代旅游审美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静;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黄正术;重新审视顾颉刚的古史“层累说”[D];苏州大学;2004年
9 周天斌;旅游者对生态旅游认证产品消费倾向的研究——以自然景区为例[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杨强;事件旅游的基础理论及城市事件旅游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03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3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