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创造机制新论
本文选题:审美体验 切入点:艺术创造 出处:《晋阳学刊》1992年04期
【摘要】:正 “艺术”一词具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它可以指一种艺术的创造活动,亦可以指一种被创造出来的艺术对象,即艺术品。这两种含义中的前一种,又可分为两重层面:其一为具体艺术品的创造过程;其二为艺术史上的创新活动。在我看来,无论是艺术品的创造活动,还是艺术史上的创新活动,艺术的创造机制只能是艺术家的审美体验。艺术家的审美体验不仅是艺术之所以成为艺术的内在根由,而且体现了艺术家的特殊素质。首先,从具体的艺术品的创造活动来看,主体的审美体验要比单纯的观察和顿悟重
[Abstract]:The term "art" has two different meanings: it can refer to a creative activity of art, or to an object of art that has been created, that is, art.The former of these two meaning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levels: one is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concrete works of art; the other is the creative activities in the history of art.In my opinion, the creative mechanism of art can only be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the artist, whether it is the creation of art or the creative activity in the history of art.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artists is not only the internal cause of art, but also embodies the special quality of artists.First of all, from the concrete artistic creation activity, the subject's aesthetic experie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simple observation and epiphany.
【作者单位】: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占;;差异与永恒——从审美体验看文学翻译的艺术性[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尹晓彤;;中国春秋时期与古希腊时期艺术形式的比较[J];海峡科学;2010年02期
3 吴丽丹;;关于两性关系的探讨——谈凯特·米利特《性政治》[J];职大学报;2010年01期
4 王利民;陶文鹏;;论朱熹山水诗的审美类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高拂晓;;循大家足迹,拓研究视野——“《悲情肖邦》并肖邦专题研讨会”评述[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刘冰;;贝多芬晚期音乐创作风格探微[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1期
7 连幼平;张艳芳;;嗜“丑”之欲——对《钦差大臣》的喜剧审美体验[J];艺苑;2010年01期
8 任成达;;关于写生[J];职大学报;2010年01期
9 刘颖;;马克思美学中的审美价值观[J];阴山学刊;2010年01期
10 刘春阳;;缪斯与上帝的相遇——生存论视域中的审美体验与宗教体验[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苏莹;;以美促学,以美育人——浅谈利用多媒体手段开展审美教育[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杨玲;;幼儿园音乐欣赏多元化教学的尝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3 刘佳;刘斯荣;;基于环境艺术教育下的情感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高维;白路;;“日常生活审美化”语境下的艺术设计价值探讨[A];创新设计管理: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笃文;;略谈韵的作用[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6 毛志明;;浅淡舞台灯光光色运用的体会[A];《影视舞台照明与音响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栗硕;李国庆;;园林空间创作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徐晓钟;;“老船工”的启示——试析胡庆树在《同船过渡》中的表演[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张羽军;;含英咀华 唱彻悲情——谈川剧《死水微澜》的艺术创造[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徐放鸣;张儒雅;;地方审美文化研究:一个亟待重视的美学领域[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杨振之来也旅游策划规划有限公司 杨振之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张丹;旅游地产品升级:体验产品的规划设计(二)[N];中国旅游报;2010年
2 本报实习生 文高锋 谭楚翎 本报记者 张天韵;“声色俱全”品读文学名著[N];广西日报;2010年
3 陈云发;《神笔马良》为何遭侵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高小健;贺岁电影的精巧制作与内涵缺失[N];中国艺术报;2010年
5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 汪涌豪;贺岁片:期待有诚意的艺术创造[N];文汇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杨兆敏;就看我们敢不敢提出文化的命题[N];工人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姜小玲;林少华:文学翻译是心的对接[N];解放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忱;隐隐约约的野史 清清楚楚的人性[N];中国文化报;2010年
9 深圳特区报记者 郑丽虹;编织一部心史要走进一段历史[N];深圳特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张忱 栾笑语;剧装:针线图画皆文蕴 襟袖靴帽乃戏情[N];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2 何字温;现代中国女性诗文中的典型意象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陈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管宁;消费文化语境中的文学叙事[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胡震;傅雷艺术批评思想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8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庆辉;诗兴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10 张晓东;试论身体与运动的艺术关系[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磊;不规则的圆[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樊玲玲;湿地公园游客体验与游后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武之音;声乐学习中的若干辩证思维[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4 宁静;基于生理与心理平台上的审美体验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毕曼;“味象”之“味”的心理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虞建新;传媒视野下的古诗词阅读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覃芳萍;仫佬山乡的智慧与情致[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尚振旺;中学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培养[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9 韩守武;多层面的艺术建构——论毕加索的绘画艺术[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敏文;探寻音乐美的真谛[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03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03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