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本文选题:审美教育 切入点:和谐社会 出处:《理论导刊》2007年01期
【摘要】:人的素质的完善与审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美育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加强美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Abstract]:The perfection of human quality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are inseparable. Aesthetic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human to achieve self-development. Strengthening aesthetic education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刚,龙建新;足球之美——对足球运动的美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2 赵昶灵,郭维明,陈俊愉;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谭光全;数学美的本质初探(上)[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李向平;;从思乡主题话语看中国人的乡土情结[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董锋;论悲伤美[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6 朱怡淼;张鹏;;电视谈话的真实与否:“复调”还是“独白”[J];电影评介;2006年14期
7 汪泳;走向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试析译者审美心理[J];福建外语;2000年04期
8 肖鹏;施伟;施秋香;;从审美角度看道路设计[J];中外公路;2006年04期
9 王纪坤;图书馆美感浅论[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10 何齐宗;;教师的审美素养及其本体价值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额尔敦;《江格尔》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黄俊亚;竞技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理论及应用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4 谷鹏飞;应用美学学科模式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文敏;旅游纪念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1年
3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汤尧;世纪之交的生活表征——池莉小说创作论[D];安徽大学;2001年
5 周茂丽;城市美学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6 蒋小平;新时期大众文化的美学审视[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冬笑;民族体育形式在大型团体操中的价值及应用前景[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万雯;简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艺术辩证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彭艳霞;艺术设计教育之审美因素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晓炜;均衡·对称——汉语成语的特性与汉民族审美意识[D];内蒙古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伯飞;张涛;;论审美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理论导刊;2007年01期
2 于文书;段志国;;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美育思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傅洁琳;;和谐文化视野中的马尔库塞审美理论[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闫萍;;美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1年01期
5 陈全黎;和谐社会与和谐美学[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刘晓峰;;和谐社会呼唤社区美育——对美育进入社区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7 邓绍秋;;构建和谐社会与自然生态美育[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谭容培;;审美教育与人类的完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89年01期
9 喜勇;审美教育:人类灵魂的审美生成——评蒋冰海《美育学导论》[J];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10 蔡华栋;温润心灵的工程——评《美育基础》[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江斌;;试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刘智;;审美与自然生态环境[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5 庞世伟;;人在“归途”中——马克思审美现代性批判的人学意蕴[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张天曦;;庄子美育思想探微[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进行学术讨论[A];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二届年会简报[C];1983年
8 潘立勇;;休闲、审美与当代生活品质[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徐端午;;厦门大学关于当前美育状况的思考[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王文革;审美教育的立足点[N];光明日报;2009年
2 杨家友;重视崇高在审美教育中的最高作用[N];光明日报;2005年
3 姚文放;消费社会:审美教育何为?[N];文艺报;2008年
4 汝信;富有创新精神的美学论著[N];人民日报;2008年
5 西南政法大学 张北坪;当下审美教育需准确定位[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的发展与当代中国美学的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周星;美育应走向审美情感教育[N];学习时报;2006年
8 王希;环境美:用感官去体验,还是用理性去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6年
9 奚冬琪;美育:就如细雨润物……[N];人民政协报;2008年
10 高建平;“和谐美”思想与社会理想[N];人民政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素华;论朱光潜审美教育思想的现代性[D];扬州大学;2004年
2 黄志军;艺术教育与人的美学生成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程s,
本文编号:1723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3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