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剧场欣赏心理的特点
本文选题:剧场艺术 切入点:欣赏心理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摘要】:本文从感知的完美性、感受的双重性、体验的集体性,来分析剧场欣赏心理特点,论证了剧场艺术特殊性的充分发挥,将带来新的繁荣局面。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ater appreciation from the view of the perfection of perception, the duality of feeling and the collectivity of experience, and demonstrates that the full play of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atre art will bring about a new prosperous situation.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永军;;网络戏剧的美学特征[J];电影文学;2008年22期
2 林克欢;;反叛、超前的青年戏剧[J];戏剧艺术;1989年03期
3 庞越;1995年四川剧坛回顾[J];四川戏剧;1996年03期
4 陈振华;;从边缘到中心:西方剧场理论的变迁[J];四川戏剧;2010年06期
5 禹雄华;;略论剧场欣赏心理的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992年01期
6 余林;;剧场艺术的展望——承受艰难是剧场艺术的生命本色[J];广东艺术;2000年06期
7 郭富民;;小剧场艺术与中国早期话剧[J];艺术评论;2008年03期
8 张光全;;文艺创作与欣赏心理[J];固原师专学报;1992年02期
9 林武燕;;戏曲艺术观众欣赏心理刍议[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5期
10 童道明;戏剧的幻想(之二)[J];艺术百家;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小夏;;于慧——给观众一个惊喜[A];我的角色与我们的剧团——第六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1997年
2 林默予;;学做人,把心交给观众[A];新世纪电影表演论坛(下)——第八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文集[C];2001年
3 毛俊辉;;从梅花奖说到香港舞台[A];中国戏剧梅花奖20周年文集[C];2004年
4 李昭栋;;突破传统剪辑原则的对话[A];科教影视论文集[C];2004年
5 王景波;;影响我国足球观众满意的因素及其对策[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6 刘瑞峰;;谈常设展览的讲解[A];学习型社会与科技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3年
7 胡欣民;;以观众的名义[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8 刘厚生;;中国话剧史的十一个“为什么” 回顾话剧百年兴衰之路[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苏艳;;论使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10 阎欣;;全面加强服务工作,树立博物馆新形象[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裕;传统剧场艺术与时尚共舞[N];文汇报;2008年
2 尹健梅;博物馆观众的欣赏心理[N];中国文物报;2002年
3 时新奇;小议戏曲观众的欣赏心理[N];周口日报;2006年
4 山彦;造型艺术与欣赏心理[N];河南日报;2001年
5 夏振球 李鸿锦;戏曲观众的欣赏心理[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林青;从奥运赛场看文明观剧[N];中国艺术报;2008年
7 胡俊杰;恶性炒作伤害了谁?[N];中国电影报;2005年
8 丁 洁;贴近观众就能赢得观众[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本报首席记者 孟菁苇;观众因何感到不解渴?[N];中国消费者报;2005年
10 任征;专业展:观众要不要专业[N];中国贸易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昊;意义的解码[D];复旦大学;2005年
2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黎力;否定之否定:长阳土家族“跳丧”仪式的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8年
4 何斌;中国职业篮球竞赛市场消费需求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5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6 曹海峰;精神分析与电影[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7 马志飞;马街书会民间曲艺活动的社会机制研究(1979-2007)[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池建宇;电视频道的节目差别策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聿清;两岸电视观众收视行为之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田明;电视娱乐产业战略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书忠;《影视审美鉴赏心理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庆龄;戏剧审美接受心理研究纲要[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帆;寻找新的艺术生存形态——论电视戏曲的改编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4年
4 万海洋;论左翼话剧结构的传统承袭[D];山东大学;2008年
5 姜涛;论新时期小剧场戏剧的观演关系[D];上海戏剧学院;2000年
6 吕正标;中国电视新闻节目:从时段的角度解读[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丽娜;论苏珊·朗格的戏剧美学[D];武汉大学;2004年
8 姜慧;中国当代小剧场戏剧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白乌兰图雅;蒙古语电视与观众互动关系的社会学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黄光辉;全国排球联赛现场观众行为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262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6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