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自得”说的哲学内涵及美学意义

发布时间:2018-04-09 11:41

  本文选题:“自得”说 切入点:哲学内涵 出处:《孔子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的"自得"说,具有内蕴丰富美学意味的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强调个体亲身体悟而得道的工夫论意义,一是以莹亮充实、生机畅达、自由宏阔、超越无累、欣乐坦适之心灵境界为学道之最高收获的境界论意义。反求诸己的个体内在直觉体验的自得工夫与审美的把握方式相通,而洒落怡悦、自由活泼的自得境界本身就是审美境界。"心"在自得心境生成中的本源性、能动性以及随事体认的特性,又彰显了自心不受外境拘牵而自由生发意义故能随处成美的创造力,并昭示了美感愉悦向人类整个实存生活全面覆盖的可能性前景。
[Abstract]:The theory of "self-satisfaction"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 philosophy has two basic meanings: one is to emphasize the meaning of the theory of time, which emphasizes the individual's personal understanding of the Tao, the other is to be bright and full, full of vitality, free and broad.Beyond tiredness, Xinlotan's mind is the highest harvest of learning.The self-gratifying experience of the individual who seeks his own self-knowledge is related to the way of grasping aesthetics, while the free and lively state of self-satisfaction is the aesthetic realm. "The originality, initiative and recognition of the mind in the generation of self-gratifying state of mind show the creativity that the mind is able to become beautiful everywhere because it is free to give birth to meaning without being led by the outside world.It also reveals the possibility that aesthetic pleasure will cover the whole human existence.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熊礼汇;论陈白沙的文论倾向和山林散文艺术——从陈白沙“自然”、“自得”说谈起[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论冯梦龙的“情教”说[J];蒲松龄研究;2008年04期

2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3 许抗生;;《淮南子》论“无为而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吴福友;吴根友;;论老庄道家的语言哲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李春娟;;形上审美与价值同构——方东美生命美学的本体论解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彭松;;文化困境中的诗性省思——叶维廉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高旭;;论庄子生命哲学的“忘世”思想[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谭黎明;;试论中国古代农业科学的兴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10 付长珍;宋儒境界的价值蕴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兰辉耀;;庄子技术观的伦理精神及其现代价值[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黄剑华;;从汉代画像看两汉时期的鬼神信仰[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黄佩贤;;汉墓画像遗存所见的天界[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5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7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8 赵奎英;;道言悖反与审美超越——道家语言哲学及其美学意义新探[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9 赵奎英;;“道不可言”与“境生象外”——庄子语言哲学及其对意境论的影响[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10 付婷;;武则天“畏猫说”再探——兼论唐代“猫”的形象[A];唐史论丛(第十五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3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鲁京京;古史辨派对《史记》中先秦史料评判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王思齐;《新序》《说苑》小说价值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班秀萍;庄子对魏晋南北朝山水诗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春;儒家人性论及其美学意义[J];商场现代化;2005年21期

2 周伟业;论德图佐斯“以人为本”思想的哲学意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08期

3 王溢颖;;浅析中国人物画沿革[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姚君喜;心灵与体验:阳明心学的美学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5 卢国维;;浅析“价值”的哲学内涵[J];改革与开放;2011年08期

6 郭琰;;老子音乐思想的再诠释——论“大音希声”与《4'33”》[J];青年文学家;2009年02期

7 沈一草;;大巧若拙[J];美术大观;1996年05期

8 杨佩芩;浅析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哲学内涵[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9 汪辉,戴珊珊,熊兴福;论中国古典窗花在室内设计中的美学意义[J];装饰;2005年06期

10 刘宏凤;;《登高》与杜诗沉郁顿挫的美学意义[J];文学教育(上);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凌锋;;大医精诚的哲学内涵[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民健康:医学的良知与承诺”医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2 陈华昌;;唐代题画诗的美学意义[A];唐代文学研究——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3 凌继尧;;“持矛者”的美学意义[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4 朱承;;形上致思路径下的人间秩序——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说新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吴兆路;潘钰卿;;说性灵,道阳明[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张庆熊;;瑞士学者耿宁谈王阳明的“良知”与“见闻之知”[A];时代与思潮(6)——中西文化与20世纪中国哲学[C];1998年

7 ;全国王阳明纪念地旅游合作联盟成立大会汇报材料[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孙开泰;;薛方山的心学思想及其它[A];明史研究论丛(第五辑)[C];1991年

9 张明;;王阳明与贵州阳明学派[A];开发中的崛起——纪念贵州建省59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C];2004年

10 黄海涛;;论王阳明“致良知”学说中的道德构建[A];孔学研究(第八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洁;段德智:探讨死亡的哲学内涵[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高维岭;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N];安徽日报;2004年

3 张鹰;《城门》的美学意义[N];文艺报;2008年

4 湖南商学院中文系 刘晓林;古典诗歌创作“延宕”手法的美学意义[N];光明日报;2008年

5 郭湛;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哲学内涵[N];经济日报;2002年

6 缪智;解读《苏州水》的美学意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7 天津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杨桂华;深刻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哲学内涵[N];天津日报;2006年

8 孙少华;崇高与壮美的深情演绎[N];中国艺术报;2007年

9 周玉明;生命的救生圈[N];文汇报;2007年

10 彭锋;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迷误[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辉;南宋休闲文化及其美学意义[D];浙江大学;2013年

2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付长珍;宋代理学境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5 林丹;王阳明哲学的现象学解读[D];北京大学;2005年

6 邹晓东;《大学》、《中庸》的生存意识:境界论与起点论之争[D];山东大学;2012年

7 宋景堂;邓小平哲学思想新论[D];北京大学;2000年

8 王建宏;王阳明思想再评价[D];西北大学;2009年

9 樊祯祯;汉代情感思想及其美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波;社会理想境界论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艳辉;论王阳明的人格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胡伟;从有无之辨到融佛入儒[D];山东大学;2007年

3 罗珍;论“纯粹”的美学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4 翟因奇;唐君毅论王阳明哲学[D];吉林大学;2010年

5 王雷松;王阳明“致良知”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6 殷小燕;王阳明“知行合一”乡村治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剑虹;王阳明哲学对《大学》的继承与发展[D];安徽大学;2003年

8 李瑾;心学与管理[D];苏州大学;2003年

9 齐旭东;论王阳明“致良知”思想及其教育学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赵晶;从实践论的视角论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262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262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e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