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接受美学
本文选题:周易 + 道 ; 参考:《周易研究》2005年03期
【摘要】:《周易》作为众经之首,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思维定势产生过强烈的影响。在《周易》影响下形成的玄学论文艺观,则是基于表现宇宙原理的理论。这种宇宙原理在玄学论中一般都称之为“道”。“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由此形成宇宙、作者、作品三者关系;而文章必须通过读者大众的阅读,才会对社会起作用,这就强调了读者中心。后来,西方兴起的接受美学,也强调读者中心,正与中国的玄学论文艺观不谋而合。
[Abstract]: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metaphysical view of art 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xpressing the principle of the universe.This universal principle is generally called Tao in metaphysics.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universe, author and works is formed by "the Tao is written by the sage and the word by the Saint", and the article must be read by the reader before it can play a role in the society, which emphasizes the reader's center.Later, the rise of western reception aesthetics, which also emphasizes reader-centered, coincides with Chinese metaphysic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心科;从接受美学谈中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2年08期
2 陈衍,于海波;论建构中专语文模糊教学观[J];职业技术教育;2000年19期
3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4 刘立;文本“空白”和文学翻译的再创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蒋继华,苍中洪;审美意象的现代性阐释——接受美学视角中的审美意象[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2期
6 井华,宋春香;道儒相济的自由喧声——萨特的艺术与美学批评理论[J];北方论丛;2004年03期
7 何国平;新闻传播的接受之维——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李红侠;从接受美学及接受理论谈图书资料工作的管理[J];图书与情报;2005年04期
9 吴清伙;宋玉《九辩》的情感母题与柳永羁旅词的雅化[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陈晓云;论影视文化的神话特性[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2 曹顺庆;;跨文明比较美学研究[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张春新;《汉俄教学字典》:理论构建与编纂实践总结[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6 李春桃;《二十四诗品》接受史[D];复旦大学;2005年
7 谢群;中国诗学理论中的“法”范畴[D];复旦大学;2005年
8 张增田;对话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段宗社;中国诗法论[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陈尚荣;市场经济对当代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季显;改编视野中安德列耶夫对师陀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8年
2 徐文英;科技翻译的接受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秦海英;论中国大众文化生产和消费的错位现象[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卫东;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侯静敏;论课程的过程价值[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华;中学语言教材范文编选的文化视野[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7 黄丽君;感悟式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尝试[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淑玲;新视野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徐晓芳;论九十年代都市小品文[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蔺文龙;由尊屈到崇陶[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士祥;;论唐代省试赋的宗经特征[J];中州学刊;2010年01期
2 黄觉弘;;《项氏家说》之《春秋》缺卷探微[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1期
3 黄灵庚;张晓蔚;;楚辞简帛义证札记[J];中国文化研究;2010年01期
4 胡伟希;;人文学与中国哲学传统[J];新视野;2010年01期
5 张春香;;论《周易》的生成性思维结构[J];哲学研究;2010年02期
6 张朋;;数字卦的解读以及《易》卦起源[J];中州学刊;2010年01期
7 周克浩;;论《老子》的教育思想[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8 谭红;;舞动之美——中国艺术意境的一种表达[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毛益磊;;论《周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影响[J];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01期
10 朱志荣;;《文心雕龙》的意象创构论[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庆彦;唐艳红;王唏;邓宏平;于胜波;刘育;梁锦军;黄从新;;心房肌炎症反应在神经节丛消融后心房颤动诱发的作用[A];第1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10年
2 王小平;;太极思想与养生[A];弘扬中华养生文化 共享健康新生活——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李元华;;元代阴阳学教学内容考辨[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4 王建军;;对语文教学中“文”“道”关系的再反思[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二)[C];2009年
5 张崇琛;;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6 赵庆彦;唐艳红;王唏;邓宏平;张玉国;刘育;于胜波;鲁志兵;黄从新;;心房神经节消融后心房结构重构与心房颤动诱发的关系[A];第11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专刊[C];2009年
7 杜成宪;;试论《周易》是儒家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8 傅海伦;;论儒学对中国古代数学教育思想的影响[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一)[C];2009年
9 杨文圣;苏朝霞;;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咨询原则研究——试论涧水疗法的两个原则[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牛倩;;《宣和博古图》“,
本文编号:17403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4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