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姚斯的接受美学理论

发布时间:2018-04-18 00:21

  本文选题:文学的历史性 + 期待视野 ; 参考:《江苏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摘要】:姚斯的"接受美学",主要渊源于伽达默尔的理论,部分也受到包括结构主义在内的形式主义学派的影响。接受美学有三个重要的概念:文学的历史性,期待视野,文学演变。"文学的历史性"概念最具根本性,它是伽达默尔理解的历史性概念在文学史范围中的运用。"期待视野"是接受美学的中心概念,它有三个层次:期待系统、视野的变化、视野的重构。"期待系统"指的是读者所具有的对于文学体裁、形式、主题及语言的理解之综合。"文学演变"概念的涵义是:从单部作品进向文学系列,后继的作品解决前面的作品留下的形式的和道德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总的来说,姚斯理论的创造性并不明显。姚斯在理论及其论述上,也还存在着许多显见的缺陷:缺少一种社会性的、整体性的视野,未能说明美学接受的内在机制,忽视了审美的多元性及多线发展等。
[Abstract]:Jauss's aesthetic of reception, the main origin from Gadamer's theory part is also influenced by formalist including structuralism, aesthetics of reception. There are three important concepts: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e horizon of expectations, the evolution of literature. The "historic" literary concept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it is the use of Gadamer's understanding of historical concept in literary history. "Horizon of expectations" is to accept the central concept of aesthetics, it has three level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system, the change of visual field, vision reconstruction. "Hope system" refers to the reader with some of the literary genre, form, theme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ry evolution". The concept is: from single to literary works in the series, leaving the subsequent works addressed in front of the works and moral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new problem. In general, the creative theory, Yao is not obvious. Jauss and its discussion in theory, there are many obvious defects: lack of a social nature, the overall view, failed to explain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aesthetic acceptance, ignore aesthetic diversity and multi lin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4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储小燕;;儿童文学图画书的“格式塔”式阅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陶清;究竟应当以怎样的历史观指导我们的研究——兼与蒋大椿教授讨论[J];安徽史学;2004年04期

8 陈逢丹;;接受美学观下的译者主体性——兼析莎士比亚第116首十四行诗的三个汉译本[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9 程颖;;对电脑艺术的几点认识[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10 陈黎;从康德到巴尔特:西方形式主义文论考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美生;;姚鼐散文艺术论新解——“以诗为文”论桐城派[A];第三届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罗侃平;;都市上空飞翔的诗歌天使——浅析罗门的都市诗学思想[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彦哲;韦华;;读者的需要和水平是文艺创作的出发点——试谈毛泽东的接受美学思想[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杨子怡;;经与诗的博弈:汉代经学文化氛围中诗性的困境[A];诗经研究丛刊(第十六辑)——第八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刊之一[C];2008年

6 刘明华;;审美距离中的田园之乐——从王绩《野望》、王维《渭川田家》谈起[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二辑)[C];2006年

7 张再林;燕连福;;从经验到体验:现代西方哲学的彻底经验主义转向[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郭玮;;审美哲学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比较[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叶桐;;新文学传播中的开明书店[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10 陈智慧;;陌生化与《莎菲女士的日记》[A];新气象 新开拓——第十次丁玲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7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8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真;兔鸭之谜[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赵晓霞;从接受美学理论视角探讨对外宣传资料的英译[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4 陶丽茶;林语堂翻译的读者意识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周游;从接受美学看英文电影片名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怡莹;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洛丽塔》的翻译[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宙昀;女性商品广告语中认知一致性的实现[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8 张丽莉;如何培养孤儿学生的阅读能力[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马波;接受视野中的黄庭坚词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来祥;戴孝军;;走向读者——接受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独特贡献[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竞飞;和谐社会的美学本质[D];黑龙江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59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659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b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