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生态视域下的玄学自然审美观

发布时间:2018-04-18 10:12

  本文选题:玄学 + 自然审美观 ; 参考:《兰州学刊》2012年01期


【摘要】:魏晋玄学崇尚自然,以自然为美,这种对原生态和本色的倡导,反映到美学观念上,则是素朴、自然的审美理想和形态的形成。从生态视角来看,魏晋名士们在山水赏会中,既超越了审美主体对自我生命的关爱,也超越了仅把自然作为工具的狭隘价值取向,体现了审美过程中的物我两忘、物我交融,达到了自然审美与人的精神生态相交融的美的境界。
[Abstract]:Metaphysics in Wei and Jin dynasties advocates nature and takes nature as beauty, which reflects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primitive ecology and nature, and it is the formation of simple and natural aesthetic ideal and form.From the ec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famous people in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not only transcend the care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for their own life, but also transcend the narrow value orientation of only taking nature as a tool in the appreciation of mountains and rivers, which reflects the two forgetting of things and the blending of things and things in the aesthetic process.It has reached the state of beauty that natural aesthetics and man's spiritual ecology blend together.
【作者单位】: 山东政法学院新闻传播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释道的自然生态观与艺术价值观”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5BZW008)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4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6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8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龚妮丽;;孔子乐教思想的现代意义[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2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3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4 张伯昭;;构建京剧学的重大课题:经典化和现代化[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7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3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4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磊;基督的天国与佛佑的人间[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伍晓蔓;玄言诗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鹏飞;;西方自然美观念的四次转型[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郭之瑗;;试论“比德”性自然审美观[A];孔学研究(第六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六次暨海峡两岸第四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传燧;;论玄学与魏晋南北朝审美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祁志祥;;“雅量”与“任诞”——从《世说新语》看魏晋玄学的审美取向及其分裂[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谭容培;中国古代自然审美观管窥[N];光明日报;2004年

2 彭修银;中国古代审美文化研究的新创获[N];文艺报;2008年

3 张节末;中国美学史研究法三题[N];光明日报;2001年

4 戴永红;生态美学视野中的禅宗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2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3 刘国贞;魏晋玄学的生态观与审美观[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蒋君兰;魏晋“新自然说”与自然审美观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2 魏林;城市美学四论[D];西南大学;2009年

3 吴平;先秦至魏晋园林艺术与自然意识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杰;魏晋士人的理想人格建构[D];郑州大学;2007年

5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6 李燕;魏晋士人的自由审美及其心态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奕希;论阮籍自然观美学思想[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茂叶;魏晋玄学名教与自然之辨的美学意蕴[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767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67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5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