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念与学科——“美学”面面观
本文选题:(审)美学学科 + (审)美学概念 ; 参考:《人文杂志》2007年06期
【摘要】:中文"美学"一词是产生于清末的一个外来词,相对妥帖的译词应是"审美学"。在运用该词的各种非学术与学术场合,(审)美学概念被赋予多层面的复杂含义。文章无意于给这个概念再增添一个定义,只是从(审)美学概念的术语产生、实际运用、学科存在方式、理论发展史、学科分类、价值意义等六方面分梳了该词的内涵与用法。
[Abstract]:The word "Aesthetics" in Chinese is an extraneous word produced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relativ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of the word is "Aesthetical". In the various non academic and academic occasions,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is given a 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meaning. The article is not intended to add a definition to the concept, but only from the term of the concept of aesthetic. This article combs the connotation and usage of the word in six aspects: the way of existence of subjects, the history of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the classification of subjects, and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作者单位】: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悦笛;;美学的传入与本土创建的历史[J];文艺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岳介先;美学研究的精英立场与大众立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方元务,张继延;美育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启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6 高星海;典型——西方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翁瑜;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独特个性[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8 纪露;;斯特拉文斯基音乐荒诞风格的研究[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赵昶灵,郭维明,陈俊愉;梅花花色之美的美学浅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王坤;西方现代美学的终结——塔尔图学派与洛特曼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顺利;;岭南祠堂的审美特点探析[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文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把高校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典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梁笑梅;;20世纪巴蜀文学地域的空间形态研究层序[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邓经武;;何其芳与“花间词”及其文化启示[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孙玉石;;郭沫若关于艺术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下)——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艺术沉思[A];“郭沫若在重庆”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5年
6 蔡震;;郭沫若前期文艺思想与我国文化传统的关系[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7 黄侯兴;;闻一多郭沫若前期诗论比较[A];郭沫若史学研讨会论文集[C];1986年
8 韩立群;;从人物塑造看郭沫若历史剧的浪漫主义特色[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9 何振良;;试析晋江民间信仰的人文特征[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刘文辉;;论汤显祖戏曲创作的场面布局艺术[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孔建平;文艺美学的维度[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曹万生;现代派诗学与中西诗学[D];四川大学;2003年
4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5 唐建军;眼动·视网膜·知觉影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6 张季;城市土地利用分析[D];西南农业大学;2004年
7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詹志和;佛陀与维纳斯之约——近代佛学与近代美学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论钱钟书杨绛小说的知识分子抒写[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敏;现代展示设计的民族化审美追求[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牛鸿英;论老舍小说的三重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誉;童话写作中的幻想新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朱博;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8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9 吴小平;作文教学与创新思维[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吴南松;英语格律诗汉译方法回顾与思考[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17827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78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