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早期美学中的感性论思想
本文选题:马克思 + 感性论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摘要】:马克思的早期美学包含了一种感性论思想,即确认人是感性的、自然的存在物,主张把人的本质理解为感性活动。马克思认为感性是一个变化的历史的范畴。人的活动的对象性能使得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人和外在世界之间建立一种相互渗透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全面地占有对象,才能展示和发展人的全部感觉并导致审美的发生。马克思的感性论思想对美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和成熟作出了独特贡献,在近现代美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Abstract]:Marx's early aesthetics contained a kind of perceptual thought, that is, to affirm that man is perceptual and natural being, and to hold that the essence of human being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perceptual activity. Marx believed that sensibility was a historical category of change. The object properties of human activity make it possible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of mutual penetration and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thought and existence, between subject and object, between man and the outside world, and only to possess the object in its entirety. Ability to show and develop all the feelings of people and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aesthetics. Marx's theory of sensibility has made a uniqu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maturity of the subject of aesthetics and has played a role in connecting the past with the future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杨勇兵;;科学发展观——科学的执政哲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4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6 王浩斌;;试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正义观及其理论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7 王海斌;;论马克思实践观的主体向度[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8 邵艳军;;试论生态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内在联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9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10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6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7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8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9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苏勇;解构批评:形态与价值[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周宽;;感性确定性之于美学的启示和意义[J];学术论坛;2010年12期
2 罗杰·泰勒 ,陈飞龙;《马克思失传的美学:卡尔·马克思与视觉艺术》[J];文艺研究;1986年02期
3 邢维凯;音乐审美经验的感性论原理(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4 李中一;论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文艺学体系[J];江淮论坛;1983年03期
5 马文明;感觉与实存——康德“感性论”评议[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章建刚;理解马克思的一次积极尝试——读朱立元《历史与美学之谜的求解》[J];学术月刊;1995年05期
7 庄锡华;美学享受与精神启示:论马克思主义人的美学生成观[J];学海;1997年06期
8 谢盛华;;身体美学在生命美学中的重要意义[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董学文;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美学思想研究的几个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05期
10 王怀通;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所引起的美学革命[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安华;;美学与高科技时代[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胡健;;理学与美学札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的女性观[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洪远朋;;当代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6 时晓丽;;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黄裳裳;;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美现代性[A];2003年安徽省文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曹延;;漫议编排规范化与编辑审美[A];学报编辑论丛(第三集)[C];1992年
9 范藻;;美学 怎样面对电视文化的时代挑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舒远招;;马克思的创造概念[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洁;回归实事:政治的美学之维[N];社会科学报;2003年
2 何树彬;“在家上学”挑战欧美学校教育[N];文汇报;2004年
3 青敏;德固赛的安全美学[N];中国质量报;2003年
4 张黔;物象美学的理论基础[N];光明日报;2003年
5 丰书;电影的美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丁明豪;生活家靠美学营销实现产业突围[N];中国企业报;2010年
7 崔卫平;美学乃伦理之母[N];北京日报;2003年
8 ;马克思关于道德的一个论断[N];学习时报;2004年
9 ;国内高校“马克思研究热”及其提出的问题[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余斌;新危机时代的一炷“佛香”[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飞;马克思对资本的批判及其现实意义[D];苏州大学;2010年
2 曹瑞明;马克思“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当代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文晶;建构当代中国市民社会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10年
4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袁媛淑;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发展探讨[D];中南大学;2012年
7 张琳;现代性的信仰困境与信仰塑造[D];复旦大学;2012年
8 俞志;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日明;近代法哲学与马克思的社会存在理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赵士兵;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生明;马克思信用理论与我国现代信用体系建设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2 蔡正孙;马克思和老子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3 赵维全;马克思经济全球化学说与中国的对外开放[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4 贾兴来;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D];长春师范学院;2011年
5 霍君辉;马克思和谐思想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6 姚志国;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超越[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王志军;从马克思早期对宗教的批判看哲学的根本变革[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罗伯中;论马克思早年政治哲学[D];湘潭大学;2003年
9 李业锟;《莱茵报》时期的马克思[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秦怡红;论马克思的社会理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95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19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