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席勒审美假象说

发布时间:2018-04-29 15:01

  本文选题:席勒美学 + 审美假象 ; 参考:《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摘要】:审美假象包括三个方面,即审美假象含义,假象成为审美对象原因,审美假象的特征。从此出发可以勾勒出席勒客观唯心主义美学理论和艺术本体理论的基本思想。
[Abstract]:Aesthetic illusion includes three aspects: the meaning of aesthetic illusion, the cause of aesthetic objec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illusion. From then on, Schiller's objective idealism aesthetic theory and artistic ontology theory can be outlined.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友峰;论审美经验中的“距离”问题[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陈鹂;游戏·生存——冯小刚贺岁片的喜剧特色及文化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曾耀农;论影视的审美教育功能[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朱媛;;试论身体美学的理论范式与研究意义[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马天俊;近代哲学真理论的缺陷与困境[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1999年02期

7 顾华详;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制建设[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程世波;重复叙事的意义——以民间童话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邹巅,肖玉林;《橘颂》、《弹歌》与咏物诗的创格[J];湘南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杨红莉;汪曾祺文学世界的哲学思考[J];东疆学刊;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2 王向峰;;喜剧性及其生成因素——兼论小品剧的审美体式[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傅星寰;;政治中人的“异化”——珂塞沃伊形象解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修树新;;从《紫色》中透视“善”的内涵[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常君睿;;论大学生的审美个性及其培养——康德美学思想的启示[A];特色·个性·人才强国战略——2004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航;游戏与教育——兼论教育的游戏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8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安斌;战国与启蒙时代的刑法思想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博;悲剧与死亡——论悲剧的美感及死亡意象的审美特质[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三秀;论审美超越性[D];厦门大学;2001年

7 杨雄;关于阿多诺“文化工业”及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D];西北大学;2002年

9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10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平华;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席勒美学[D];南昌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20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0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1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