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生态理论研究的身体之维——兼论对生态美学研究的启示
本文选题:生态 + 身体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摘要】:生态与身体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西方的马克思、阿诺德.伯林特以及生态女性主义等分别从身体与精神的弥合、多感官参与审美、女性身体与自然具有同构性等角度阐释了生态问题,这对于当前我国的生态美学研究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Abstract]: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y and body. Western Marx, Arnold. Bolt and Eco-feminism explain the ecological problem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healing of body and spirit,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senses in aesthetics, the homogeneity of female body and nature, etc. This has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当代审美文化视域中的景观美学定位与理论研究”(09C714) 温州文化研究工程第五批立项课题“温州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的研究”(Wyk10045)
【分类号】:B83-05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4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9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10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4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强;;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西自然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3 张丽文;高黎;;审美的身体——浅谈福柯后期的身体理论[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晓华;;身体主体观中的审美过程论[J];学术研究;2011年06期
5 李启军;胡牧;;生态美学视阈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李振纲;李娜;;走向荒野:天地之美的现代回归——罗尔斯顿的生态美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曹立倩;黄智宇;;浅析生态美学思想在当代社会城市人生存危机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8 杨光影;;论戴维哈维对后现代美学缘起之论述的缺陷及其解决办法[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9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3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6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8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9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10 吴承笃 徐瑾琪 叶莎莎;西安:探讨人与环境关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刘成纪;汉代美学中的身体问题[D];武汉大学;2005年
2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3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6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3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7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9 杨玉春;老子思想的生态美学解读及现代价值转换的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朱艳雯;生态美学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224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