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亮诗意的人生——叶朗先生的美学境界
本文选题:文化产业 + 北京大学 ; 参考:《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10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K825.1;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正昌 ,乔杉;“横向移植”与“纵向继承”——谈我国古典美学的优良传统[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2 董运庭;刘熙载与20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命运[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3 孙焘;;提升人生境界与“大美育”[J];文艺争鸣;2010年16期
4 王均江;中国古典美学的重新审视──评陈望衡的《中国古典美学史》[J];学术月刊;2000年12期
5 刘桂荣;;回顾与展望——中国古典美学之路[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余玮;海风;;专家视点:文化引领新经济——彭吉象访谈录[J];新闻天地;2002年06期
7 叶朗;中西文化研究的两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5期
8 ;2011数字出版与文化产业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J];科技与出版;2011年05期
9 李泽厚;;宗白华《美学散步》序[J];读书;1981年03期
10 符根宁;包妍;;朱光潜、宗白华“意境”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莉丽;;文化产业背景下的高校文化与艺术教育[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2 徐建平;杨庆华;张玉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赵允福;;我国文化产业的定位及发展模式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3)[C];2008年
4 刘晓宁;;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现状、优势及策略分析[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5 刘秀华;;我国文化产业和谐发展的路径探讨[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6 陈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7 王立岩;;文化产业新型融资模式构建的思路与探讨[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8 吕在;杨建生;;从精神态文化到物质态产业——兼论艺术之于文化产业的价值[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冠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壮大服务经济[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10 陈树文;宋晨;;文化产业创意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开发途径探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罗云川 赵凤兰;“北京大学文化产业前沿教材”首批面世[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实习记者 林莉丽;中影集团与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N];中国电影报;2007年
3 见习记者 张昊;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让更多文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N];中国经济时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隗瑞艳;院团姓啥,都要面对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曲晓燕 黄海;文化产业该如何应对金融危机[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商报记者 李瀛;2009,文化企业上市年[N];北京商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薛颖旦;请学会给观众讲有趣的故事[N];新华日报;2009年
8 中国艺术研究院公共文化政策中心主任 王列生 研究员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系、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何小锋教授 杭州宋城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巧灵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科技园管委会办公室主任 彭翊 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 陈少峰教授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熊澄宇教授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 祁述裕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范周教授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副书记、动画学院院长 孙立军教授;标志文化产业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吴少男 整理;专家妙语如珠论道[N];华兴时报;2009年
10 商报记者 李瀛 整理;真正的商业化演出应该什么样?[N];北京商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斌;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4 李知;现代视域下的中国传统味论[D];暨南大学;2008年
5 黄斌;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暨南大学;2001年
6 向泽映;重庆城乡文化产业统筹发展模式及分区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欧培彬;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晓刚;文化体制改革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永红;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长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威;意义解读的错位与断裂—山寨文化的“生产—消费”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李正凯;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战略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0年
4 刘丽华;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素质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袁炯;文化创新体系的内涵研究及文化制度创新的制度选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周琴;文化产业国际分工背景下的文化同质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熊小芳;河南省文化产业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漆飞;重庆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2年
9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曲晓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初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23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