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美学的伦理诉求
本文选题:生态 + 美学 ; 参考:《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各种生存环境的矛盾日趋激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不得不进行反思。伦理学通过美与善、权利与义务来规定人们承担并遵循一定的道理和原则,从生态伦理的视角解读生态美学,在于理解生态与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在某种程度上是等值的。“存在”的前提并不是西方所讲的“上帝”,而是各种生存环境(自然的、社会的、人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自然的。在生态学与伦理学之间的理论基础及其关联性的基础上,从伦理的角度对生态审美观进行解读与分析,从而提出伦理诉求下的生态美学建构思路与路径。人类个体的存在既依赖于社会群体,也离不开生态支持系统,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需求是建立在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同时肯定人的主动性,不仅对自然有开发和使用的权利,同时也肩负着对自然的管理和维护的义务,通过社会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伦理意识、通过伦理实践规范日常生活行为,把美与善的理念融入到生态之中,转变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至上的思想,建立一个充满诗意的具有伦理美的生存环境。本文从伦理的角度对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思考,结合了生态学、美学以及伦理学的相关理论,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在结合具体国情进行思考,形成对生态美学的伦理研究与意义的揭示和建构。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man and nature, man and man, man and society, we have to reflect on these problems. Ethics prescribes that people undertake and follow certain principles and principles through beauty and goodness, rights and obligations. The interpretation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ethics is to understand that ecology and life are inseparable, and that the two are equivalent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premise of "existence" is not the "God", but all kinds of living environment (natural, social, human), the most important of which is natural.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its correlation between ecology and ethics, this paper interprets and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s from the ethical point of view, and puts forward the thought and path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construction under the ethical demands.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depends not only on social groups, but also on ecological support systems. The long-term interests and overall needs of human beings are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nature, and the initiative of human beings is affirmed, which not only has the right to exploit and use natur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shouldering the duty of managing and maintaining nature, cultivating people's ecological ethical consciousness through social education, standardizing daily life behavior through ethical practice, and integrating the concepts of beauty and good into the ecology. To change the though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remacy in modern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o establish a poetic living environment with ethical beauty.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rom the ethical point of view, combin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ecology, aesthetics and ethics, and uses the method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think about the specific national conditions. The ethical research and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are revealed and constructed.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B834;B82-0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隐;中华生态文化的历史省察[J];中国图书评论;2000年10期
2 李学江;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论析[J];理论学刊;2004年10期
3 高建明;论生态文化与文化生态[J];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年03期
4 方真;;生态文化及中国古今生态文化之比较[J];学术研究;2007年05期
5 周孔张;;临沧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企业家天地;2010年07期
6 秦典;现代生态文化思潮评介[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任永堂;;论生态文化形成的必然性和形成机制[J];学术交流;1993年06期
8 郇庆治;文明的绿化:走向21世纪的生态文化学[J];哲学动态;1994年10期
9 李春泰;生态文化与现代化[J];求是学刊;1995年02期
10 陶智全;;繁荣生态文化 共建生态文明[J];生态文化;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宗常;;建设广西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散论[A];2012年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12年
2 姜春云;;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在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如松;;序[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孙家驹;;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市场建设[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杨索;崔明昆;周晓红;;生计变迁对民族生态文化的影响——以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为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格·孟和;;论游牧生态文化的和谐内涵及其意义[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7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仁钦道尔吉;;生态文化视阈中的“草原文学”——谈新世纪“草原文学”之一种可能[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10 维克托·希科尼纳;;在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上的致辞[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枫;云南将举办首届生态文化博览会[N];西部时报;2008年
2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生态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刘德伟;首届中国生态文化博览会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潘杰 江苏省水利厅;生态文化的文化立意[N];中国水利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闫慧;乡村生态化须紧抓生态文化村建设[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胡丽娟;林业生态文化网在江西开通[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晓东 整理;大力弘扬与发展生态文化[N];江淮时报;2011年
8 记者 尹萍 王海涛;弘扬生态文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9 石怀绶;弘扬生态文化 倡导绿色生活[N];安庆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吴宏林;我区4个村跻身全国生态文化村[N];宁夏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忠友;生态文化及当代价值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任美娜;马克思主义生态文化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3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景杰;区域生态认证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5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郑喜淑;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7 张庆顺;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张贺楠;中国当代生态小说时间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昆;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保伟;生态文化当代生成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俊利;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温惠淇;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满族生态文化传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高洋;纳西族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磊;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马明明;试论生态心理学的发展态势及前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饶旋;生态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共生与互融[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10 裘亚勤;生态艺术中生态绘画的研究与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23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3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