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现代性困境与古典美学的现代复兴
本文选题:现代美学 + 古典美学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真、善、美是统一于(神圣)存在本身的先验属性,共同构成存在三位一体的价值本体。所以,任何真正意义的美学都要捍卫存在的整体性。现代美学的认识论转向造成美与真、善的分离,最终导致美与存在疏离,美由此丧失其神圣本体地位,这是现代美学边缘化困境的根本原因。现代美学资源耗尽,以存在本体论为根基的古典美学复兴的时代即将来临。巴尔塔萨神学美学作为古典美学在神学领域的现代复兴,为现代性的古典美学重建提供了基本的参照坐标。
[Abstract]:True , good and beautiful are the transcendental attributes of the existence of ( sacred ) , which together form the value ontology of the Trinity . Therefore , any real aesthetics must safeguard the integrity of the existence . Therefore , the epistemology of modern aesthetics will lead to the separation of beauty and truth and good , which is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edicament of modern aesthetics . The modern aesthetics resources are exhausted , so that the existence of ontology is the root of the classical aesthetic revival . The modern aesthetics of Baltassaasai is a modern revival in the realm of theology , which provides basic reference coordinates for 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ical aesthetics of modernity .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巴尔塔萨神学美学与古典美学的现代复兴”(项目编号:08XZX01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君喜;;我国当代社会的传播分化[J];当代传播;2006年02期
2 王文龙;论经济的发展与幸福的增加——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5年03期
3 孙曙生;;中国现代性法学话语的分裂及其意义[J];法商研究;2007年06期
4 吴玉杰;;大众传媒与文学批评的非学理性倾向[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余新明;;现代性的后果与沈从文湘西小说的救赎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王阳;叙述的无时间性与时间中的故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盾;;重新阐释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理论传承关系——从黑格尔的视角看[J];江海学刊;2006年05期
8 徐放鸣;孙茹茹;;“日常生活审美化”:论争与辨析[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邓永芳;周琳娟;;哈贝马斯论文化现代性[J];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10 张盾;;哲学经济学视域中的劳动论题——关于马克思与黑格尔理论传承关系的微观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邦卫;媒介诗学导论[D];浙江大学;2005年
3 张云鹏;文化权:自我认同与他者认同的向度[D];吉林大学;2005年
4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5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李清霞;沉溺与超越[D];兰州大学;2006年
7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8 李莉;论现代化进程中的新时期乡族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爱中;中国现代新诗语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麒麟;家园下的张力[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2 彭大鹏;现代化与现代性:理解转型期农村政治秩序的一个视角[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3 吕宏波;十八世纪英国经验派美学与“审美无利害”的起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潘西华;商谈伦理:合法性危机解决之途[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粟世来;消费主义与审美生活转向[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李兴;论个人主义所有权的合理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周廷福;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现代”基本内涵的三个基本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秦志敏;论争与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孙弋岚;席勒美学理想与日常生活审美化[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琦;反叛与超越[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伯铭;;文学的异常性质[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3期
2 В.П.谢斯塔科夫;樊莘森;;美国现代美学:主要流派和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6期
3 蹇长春;;白居易诗论的美学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书讯[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10期
5 周来祥;审美情感与艺术本质[J];文史哲;1981年03期
6 周来祥;;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J];江汉论坛;1981年02期
7 李欣复;;文道论的美学意义初探[J];江汉论坛;1981年06期
8 刘安煌;;中国传统唱法简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9 李致钦;才云峰;;鲁迅论美的本质及艺术美的创造[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10 刘长久;美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概况与主要流派[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曾宪;;摆脱“大菜”情结,建设社科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郭兴良;;金圣叹美学思想在评点《水浒》中的体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洪世杓;;反近代主义建筑的地域性和韩国性的探究——以金寿根的空间社屋为中心[A];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C];2002年
4 寇鹏程;;文明差异与中、西审美现代性的区别[A];2004生态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杨春时;;美学要抗争现代性的重压[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苏宏斌;;反对形而上学与现代美学的出路[A];“美学与当代生活方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程国君;;《死水》的现代诗的精神经验[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9 董方元;;“视觉冲击力”解析[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10 朱海燕;刘德华;施兆鹏;;浅析茶名之美[A];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文;军装的时尚变奏[N];中国工商报;2000年
2 一文;李广滨与留白霜雪山水画[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刘隆民;落幕前的美学沉思[N];贵州政协报;2000年
4 刘成纪;时代潮流与美学使命[N];新闻出版报;2000年
5 黄燕红 ;邱紫华:美学领域的有为者[N];中华读书报;2000年
6 文宣;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者——朱光潜[N];光明日报;2001年
7 蔡永海;新视野中的中国美学史[N];人民日报;2001年
8 田忠辉;美学的新贡献[N];人民政协报;2001年
9 文月;读《中国美学之旅》的两个附录[N];中华读书报;2001年
10 蔡永海;认识中国古代美学[N];中华读书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李裴;隋、唐、五代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4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5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谢勇;西方美学情感范畴论[D];复旦大学;2005年
7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8 张纵;中国园林对西方现代景观艺术的借鉴[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9 彭利元;论语境化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乔焕江;通往天堂的审美之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飞;王夫之“兴”的美学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王念东;邓以蛰绘画美学思想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5 杨道龙;汪曾祺小说传统意蕴和现代意识的阐释[D];扬州大学;2002年
6 叶莎莎;禅宗美学思想的生态智慧[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8 范颐;试论莫扎特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爱莉;室内空间意境创造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10 李乖宁;审美对象的现象学阐释[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27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7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