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感知与体验:波德莱尔美学思想中的城市与自然

发布时间:2018-05-01 02:20

  本文选题:环境美学 + 城市与自然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摘要】:波德莱尔一生生活在19世纪的世界之都巴黎,但自然却是他的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概念,这为分析现代城市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案例。波德莱尔的自然观建构在他对现代性城市化进程开端的原初体验之上。他认为,自然不是与人无关的自然风景,也非纯粹的主体想象,而是个体内心与城市环境相互对话的结果。他通过城市空间中的"移动性体验"和时间中的"回忆性体验"来建构他的自然观,对现代生态、环境美学如何建构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Abstract]:Baudelaire lived his whole life in Paris, the capital of the world in the 19th century, but nature is the core concept in his aesthetic thought, which provides a classic case for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dern city and nature. Baudelaire's view of nature is based on his original experience of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urbanization. In his opinion, nature is not a natural landscape unrelated to man, nor a pure subjective imagination, but the result of mutual dialogue between individual heart and urban environment. He constructs his view of nature through "moving experience" in urban space and "recollection experience" in time, which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modern ecology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ity and nature in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
【分类号】:B8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程相占;阿诺德·伯林特;;从环境美学到城市美学[J];学术研究;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恶与美的交锋——波德莱尔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2 吴晓霞;;后现代主义与文学本质之言说[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3 韩茹玉;;浅谈孤独美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4期

4 周宪;论艺术的哲学意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5 江峰;;客观与主观:当代课程哲学的两种知识观评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6 雷忠;;维特根斯坦的人格瑕疵审视[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吴武洲;山水映照下的存在之思——论冯至散文集《山水》的哲学意蕴[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隋向萍;;浅论海德格尔的真理观[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3期

9 巴丽;;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现象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9期

10 陈健;;攸同·未裂:浅析“意境”“象征”特征的相似之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刘祖健;;基于生态价值观的城市审美取向——以审美宣言落实和促进“城市建设的生态核心价值观”之设想[A];2010城市发展与规划国际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何菁;;工程活动中的技术风险与企业责任[A];第19次中韩伦理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祖健;;生态价值异化影响下的城市形态[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庆灿;新理学与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革新;舍勒的人格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徐英瑾;维特根斯坦哲学转型期中的“现象学”之谜[D];复旦大学;2004年

4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萌;融摄与对话:现当代佛教与科学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金寿铁;心灵的界限[D];吉林大学;1999年

7 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9 魏鹤;西方哲学和社会理论中的自然主义[D];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

10 谢周;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大师和玛格丽特》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李革新;返回存在之源[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玮;人的全面发展与现代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占建青;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文晶;“生活世界”的形上之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晓丰;日常语言哲学中的他心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史洪飞;论维特根斯坦前期哲学的超验形而上学观[D];黑龙江大学;2006年

8 邹婷;为了逼近人类写作行为的真实图景[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9 尹文芬;心灵唤醒:人的自由精神的开掘[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郝琦;20世纪末中国小说的神秘性书写[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2 温馨;;城市公共信息设施设计的场所精神[J];装饰;2011年07期

3 王菲;;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看版式设计中形式与内容的统一[J];大众文艺;2011年16期

4 刘同保;;浅析雕塑与环境[J];建设科技;2011年15期

5 ;2010艺术百家年度论文奖(青年)获奖名单[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6 代迅;;城市景观美学:理论架构与发展前景[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8 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邓军海;;“肯定美学”析义[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高红樱;;环境文学的兴起、发展与展望[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鲍世行;;山水城市:21世纪中国的人居环境[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城市——我们的家[N];光明日报;2008年

2 刘蓓;西方环境美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3 北京大学 彭锋;美学在多样性中重新定向[N];光明日报;2010年

4 沈桂;高速公路劈伤桂林山水[N];中国环境报;2004年

5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6 武汉大学 陈李波;寻求一种融通的可能性[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艳梅;文化 地产广告的灵魂[N];中华建筑报;2000年

8 肖持刚;与其修修补补不如脱胎换骨[N];西安日报;2005年

9 杭春燕;南京户外广告数量过多色彩过艳[N];新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肖红;城市公厕的困窘[N];中国建设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立;城市结点文化特质及其协同观[D];重庆大学;2006年

3 李剑;土地美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吕小辉;“生活景观”视域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擎昊;论环境美学与当代人的生存境遇[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2 范昌丽;秦汉环境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王萌;柳宗元环境审美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张露;“在场”审美经验下的场所营造方式初探[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5 左卫尹;“生态园”园林设计及审美的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

6 杨世雄;环境美学下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峗;阿诺德·柏林特的参与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朱海迪;李渔《闲情偶寄》的环境美学思想管窥[D];西藏民族学院;2011年

9 胡新辰;当代我国住宅小区的环境美学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9年

10 王思滢;《园冶》构建理想人居环境意象探析[D];郑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27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27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8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