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教化与审美经验——关于审美根据的论争

发布时间:2018-05-01 21:37

  本文选题:审美经验 + 浅显主义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1年05期


【摘要】:审美经验的本性是什么?它何以可能?关于这些问题,学界历来争论不休。简单说来,可以把争论的各方划分为浅显主义和教化主义两派。浅显主义是由作为"愉快的感觉"的审美经验和作为"愉快的契机"的美的事物这两者的简单表征促成的,而教化主义由于承认美和德性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不会导致浅显主义,而是以与之不同的方式描述美和审美经验。
[Abstract]:What is the nature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Why is it possible? On these issues, the academic community has always been controversial. To put it simply, the parties to the debat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chools: plain and civilized. Simple expressionism is caused by the simple representation of aesthetic experience as "pleasant feeling" and beauty as "pleasant opportunity", while enlightenment is caused by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beauty and virtue. So it does not lead to shallowness, but to the description of beauty and aesthetic experience in a different way.
【作者单位】: 英国杜伦大学哲学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跨文化研究院;
【分类号】:B8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兴无;;当代审美经验的新拓展——评《我见青山多妩媚——人与自然主题历代诗词选》[J];江苏政协;2010年S1期

2 杨异凡;;中国方式审美文化的导向与对策[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3 舒开智;张丽;;消费时代的审美正义——审美的伦理学视角[J];唐都学刊;2010年01期

4 戴领;;唐诗英译的接受美学视角[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阿诺德·贝林特;;介入杜威——杜威美学的遗产[J];文艺争鸣;2010年09期

6 张国辉;;审美·技法·创作[J];中国书画;2010年03期

7 王豪东;;美术教育和儿童审美经验的发展[J];艺术探索;2010年03期

8 刘笑非;;实用主义立场的回归——评彭锋《回归——当代美学的11个问题》[J];文艺研究;2010年07期

9 邓文华;;比厄斯利分析美学思想初探[J];哲学动态;2010年05期

10 王彦章;;中国公共领域的发展与审美经验的变迁[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华;;复调感的获得[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李其木格;;2009年上半年“蒙古族传统舞蹈实验教学的研究”总结[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福建省惠安实验幼儿园音乐课题组;杨玲;陶紫娟;;音乐课题《多元化、多样化地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4 蒋继华;;审美经验的重构如何可能——论本雅明的艺术生产理论及其当下影响[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傅守祥;;大众文化时代的审美生态与身体美学[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刘开会;;杜威新经验主义艺术观的得与失[A];全国“经验主义与实用主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何卫平;;伽达默尔为何批评接受美学?[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8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9 汪行福;;社会批判与审美理论——从本雅明的救赎批判到哈贝马斯的新启蒙美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黄学建;;电视时代的审美机制:以“惊奇”重获“距离”[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宇宙论:中国美学的理论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李媛媛;开辟艺术向生活回归的前景[N];文艺报;2010年

3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宇宙论:中国美学的理论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李媛媛;开辟艺术向生活回归的前景[N];文艺报;2010年

5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宇宙论:中国美学的理论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李媛媛;开辟艺术向生活回归的前景[N];文艺报;2010年

7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宇宙论:中国美学的理论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李媛媛;开辟艺术向生活回归的前景[N];文艺报;2010年

9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宇宙论:中国美学的理论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李媛媛;开辟艺术向生活回归的前景[N];文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进红;语文阅读教学审美体验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3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6 黄卫星;对话与交往:当代美育审美价值观建构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武文华;音乐感性经验描写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吴佳;感性声音结构并审美判断形成的感性契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9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静;“心理距离”为何能成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理[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雯;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理论初探[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楠;从趣味判断到趣味区隔[D];西北大学;2010年

4 刘满;1985-2005年中国行为艺术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肖明;当代写实雕塑——个人审美经验的表达[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耿鹏;中国30年审美心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978-2008)[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雨声;杜夫海纳论艺术中的再现与表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8 钱李红;水墨表现语言的当代性价值[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s,

本文编号:18311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11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9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