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及启示
本文选题:“万物并作” + “天人合一” ; 参考:《学术交流》2010年09期
【摘要】:中国先秦时期有很多实用化的美学实践和美学主张,以"万物并作"与"天人合一"为核心的生态美学是其中典型的代表。生态美学表达了人类对生存环境问题的深刻关注。"万物并作"主要揭示自然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在动态平衡中实现依生、竟生、共生的生态循环;"天人合一"则要求人的行为应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先秦生态美学思想对社会群体和社会个体都具有明确的美育功能。研究先秦美学家的生态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美学研究以及美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There are many practical aesthetic practices and aesthetic ideas in the pre Qin period in China. Ecological aesthetics, with the core of "all things and works" and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Ecological aesthetics expresses the profound concern of human beings on the problem of living environment. In the dynamic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ife, birth and symbiosis is realized, and "harmony between heaven and man" requires that human behavior should maintain a harmonious unity with the nature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ecological aesthetic thought of pre Qin Dynasty has a clear aesthetic function for social and social individuals.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s of great enlightenment.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法学院;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9BJY003)
【分类号】:B223.5;B8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玉能;;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与传统审美心理[J];江汉论坛;2009年03期
2 张欣;;庄子生态美学智慧[J];阴山学刊;2009年02期
3 孔令宏;曹仁海;;道家、道教的生态美[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9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孙以楷;;以道观礼——老子之礼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詹向红;论老庄生态智慧与生态旅游价值取向[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许悦;丁山;;现代园林意境的营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4 杨国宜;肖建新;;略论《道德经原旨》的帝德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欧阳丹丹;;庄子丑学与西方现代派丑学之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金淑喜;;新罗诗人崔致远与其咏物诗[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7 冀宇宁;;道是无情却有情——浅析老子“情”的维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黎泽泉;;“道”与气功(四)——破译《老子》七十六个“道”字[J];按摩与导引;1990年01期
9 王平;;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和谐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及举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10 刘桂荣,曲瑞华;老子“道”的同一性特质及其现代启示[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智广元;;老子之“道”与现代科学[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车传波;;论政府信用[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2 唐景珏;两汉远游文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李剑;土地美学的基础理论问题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4 张晓辉;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尹清忠;《管子》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6 江妙津;“心主神明”的内涵及临床文献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9年
7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林成;数量模块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卢晓云;和谐利益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协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王浩滢;中国写意画的美学特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福贵;替天行道:先秦战争与古典政治正当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林珍华;论刘长卿的七言律诗[D];华侨大学;2009年
3 孙婧;气韵与意境的共通性探析[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4 张厚远;淡泊的美学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5 葛衍;论《二十四诗品》的道家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年
6 姜振远;王微绘画美学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7 边润星;老子思想析评[D];河北大学;2007年
8 邹霞;语体学视野中的《论语》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贾茜;李白文学思想新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10 赵永红;论道家休闲观的当代启示[D];浙江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邓绍秋;道家生态美学的现象学透视[J];船山学刊;2004年03期
2 申喜萍;净明忠孝道的美学思想[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陈勇,陈霞,尹志华;道教聚落生态思想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06期
4 陈霞;国外道教与深生态学研究综述[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3期
5 潘显一;道家人格美到道教“仙格”美的嬗变──《河上公章句》与《想尔注》美学思想综论之一[J];宗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6 阎国忠;人与自然的统一——关于美学基本问题[J];浙江师大学报;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涛;;从生态美学看科学发展观与人全面发展的关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刘丽红;;王维山水诗中的生态美学意蕴[J];名作欣赏;2010年05期
3 危颖;;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休闲[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曾繁仁;;生态美学视域中的迟子建小说[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5 李明山;;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与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王祖哲;;“全球视野中的生态美学与环境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7 伍先成;;生态美学视域中的电影艺术[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王庆卫;;对生态观念的实践美学观照[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王梦湖;;生态美学——一个时髦的伪命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李松;;生态批评的身体美学视角[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溯源;;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视角下的城市规划价值观[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杰;徐苏宁;;城市化进程下城市生态美的意境创造[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尹安石;周文娟;;儒家思想与中国古典园林[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民;王新茹;谭秀华;许富庭;;世界文化遗产建筑中古代环境意识的研究——以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为例[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济生;;“劳动创造了美”还是“劳动生产了美”——对一个源自经典的美学核心命题的辨析与追踪[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6 汤旭梅;;邓小平文艺思想与高等院校艺术教育[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杨乐;;公园绿地建设的绿色模式——示范型生态景观的探讨[A];Proceedings of The 7th Interna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al Symposium of Korea,China and Japan--New Direction and Strategy for Large-Scale Green Space System[C];2004年
8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陆强;;论城市景观生态设计[A];中国科协2002年学术年会第22分会场论文集[C];2002年
10 齐爱军;;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喜剧美学的继承与独特贡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黑龙江大学艺术学院 匡石;高校艺术教育要倡导“和谐”理念[N];光明日报;2010年
2 撰文 刘宁洁 王晶;低碳经济济天蓝[N];中国石油报;2010年
3 朱晴方 李安楠;云阳 一座靓丽的生态绿城[N];重庆日报;2010年
4 广西大学哲学系 张锐;生态伦理学的若干前沿问题[N];人民日报;2010年
5 吴承笃;生态美学的新译介[N];文艺报;2010年
6 北京山地生态科技研究所 张文波 孙楠;生态城建设,一种更高层次的生态修复[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7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吕政;“后发现代化”背景下中国民商的超越与局限[N];消费日报;2010年
8 辛桦;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省区市已“走进”上海世博会[N];中国贸易报;2010年
9 苏冠群;堤防管理的人水和谐历史观[N];中国水利报;2010年
10 王广、路育松、晁天义、郑飞、焦兵、褚国飞、王玉;张立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当代和合乐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樊淑敏;审美视阈中的土地崇拜文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2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3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5 齐爱国;人文生态的理想[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6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7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8 李裴;隋、唐、五代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焕春;张竞生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梁丽云;论董仲舒“天人合一”的道德观[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王明治;秸秆材料在室内用品设计中的应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刘苗苗;孙犁小说新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何凛;南方集合住宅套型内景观空间的设计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6 常佳钰;生态美学视野下校园美育大系统建设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宁冲;徐治平散文的生态美学蕴藉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翔宇;生态美学视域下的广西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9 曹峰春;高尔泰美学思想的策动机制——感性动力[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李廷廷;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所蕴涵的生态美学意识[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1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