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指向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美学 + 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 ; 参考:《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摘要】:我国新时期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动力因素和结构因素,它们之间产生和渗透着某种或明显或潜隐的精神联系。因此,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某些方法与研究视角,研究它的某些观念与思想背景,把握它的存在缘由与利弊得失,这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进展,无疑是有借鉴意义的。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在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论指向上的一致性,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质区别,甚至大有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取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以"西马化"取代中国化的趋势。
[Abstract]:There are some same or similar dynamic and structural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and western Marxist aesthetics, which have some obvious or latent spiritual connection.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be into some methods and perspectives of western Marxist aesthetics, to study some of its concepts and ideological background, to grasp the reasons for its existence, and to grasp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This reflects the consistenc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and Western Marxist aesthetics in the theoretical direction. However, it is the consistency of this kind of theory that confuses the ess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Marxist aesthetics and Western Marxist aesthetic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 is even a tendency to replace the Sinicized Marxist aesthetics with the western Marxist aesthetics and replace the Sinicization with the Western Marxism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20世纪文学理论的发展研究”(项目号:2009JJD75000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长立;辩证法:马克思怎样改造了黑格尔[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仰海峰;重思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列宁与卢卡奇的两种阅读方式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雨辰;论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王雨辰;;略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伦理价值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陈亮,陈刚;试析葛兰西的全球治理思想[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6 江智萍;围困主体与主体突围——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文艺观[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郑忆石;“一元决定”与“多元决定”——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矛盾观的解读[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庚香;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J];长白学刊;2003年01期
9 温恕;马谢雷论科学的文学批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刘大军;“断裂”中的“绵延”——对阿尔都塞“断裂说”的评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吴昕炜;;葛兰西对“感性的人的活动”的阐释[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世珍;;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形态[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黄和新;马克思所有权思想述要[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赵永红;服务选区与代表国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毛丹武;现代性中的阶级和民族[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8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9 胡弼成;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10 吴苑华;评哈贝马斯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D];苏州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兼对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解方式历史考察[D];苏州大学;2001年
2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4 郭丽双;马克思及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异化问题的根源探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刘悦;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樊柯;本雅明艺术审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7 牛菲;马克思的人与自然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水勇;文化哲学视野中的货币及其现代意义——西美尔货币哲学述评[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褚小山;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生存论转向[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10 韩小敬;葛兰西的“实践哲学”评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龙潜;;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美学的理论指向[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师雅惠;用唯物辩证法阐明美与认识的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汝信;美学也应关心民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3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志勇;新时期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论争及启示[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34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