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建构新世纪中西美学对话的总体框架

发布时间:2018-05-02 19:39

  本文选题:新世纪 + 中西美学 ; 参考:《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摘要】:为了美学在新世纪的繁荣,中西美学家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建构新世纪中西美学对话的总体框架。这一框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在审美意识母结构层面上的对话,二是在自我或人格三元结构层面上的对话,三是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关学走向亲和层面上的对话。由这密不可分的三个层面所构成的新美学体系,将着重考察和揭示美在人类文明生成优化过程中所起的全局性作用,指导和提升人类的各项审美实践活动,从而促进人类生存质量的全面提高。
[Abstract]:For the prosperity of aesthetics in the new century,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ians should join hands to construct 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the aesthetic dialogue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n the new century. This framework includes three levels: one is the dialogue at the level of the mother structure of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the other is the dialogue at the level of the ternary structure of self or personality, and the third is the dialogue on the level of world relationship towards affinit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new aesthetic system, which is composed of these three levels, will focus on examining and revealing the overall role of beauty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gen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guiding and promoting the various aesthetic practice activities of human beings. So as to promot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human quality of life.
【作者单位】: 中国出版家协会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松实;加强比较研究 促进美学和艺术的发展——中西美学与艺术比较讨论会在武汉召开[J];美术;1985年06期

2 王岳川;中西美学中“兴会”与“灵感”论之比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3 卢善庆;福建讨论中西美学史上的文艺美学问题[J];哲学动态;1986年09期

4 曹俊峰,,郭淑梅;中西美学陈述的比较[J];学习与探索;1995年02期

5 周来祥 ,陈炎;比较美学的意义与方法[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年01期

6 鄂美;中西美学与艺术比较讨论会综述[J];江汉论坛;1984年12期

7 孟宪明;对中西美学思想的嬗变及其方法论的思考[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8 卢善庆;近现代中西美学会冲与结合的焦点[J];哲学研究;1997年01期

9 程小平;对话与存在——略论巴赫金诗学的存在主义特性[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肖细白;诗歌教学与情感体验[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强;;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点滴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2 朱燕红;;抓住四要素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入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片成男;;关于万科“捐款门"事件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谢金林;;控制,引导还是对话: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孔维清;李华震;;阅读教学中实现“生本对话”的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费洁;;吸纳 对话 表达——“有感情地朗读”引起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7 过秦勇;;引领学生在科学分组实验中对话互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8 张学广;;三十年来西方哲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史建国;;打造充满诗意的作文课堂[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淑英;;课例研讨活动中对话的缺失与建构[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飞;“没有负担的对话比争论好”[N];光明日报;2002年

2 夏业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聆听大师的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记者 周效政;巴基斯坦重申愿与印度恢复对话[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吴嘉;建筑要与文化亲情对话[N];中华建筑报;2002年

5 记者 王聪 袁正雄;宁夏银企对话谋“双赢”[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6 记者 陈树章 崔星梅;国际国内专家对话“可持续发展”[N];发展导报;2001年

7 记者 张锦芳 李拯宇;朝鲜敦促美国改变对话态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记者 张建松;《世纪初的对话》出版[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吴晶;高层对话全面提升中美关系[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贺炬;强者与弱者的对话[N];中国体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2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3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罗曼;蒋孔阳美学思想新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作帅;论上海翻译文学与本土文学的张力与对话(1843-191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8 廖雪伶;佛学与现代自然科学对话之实质[D];四川大学;2005年

9 黄键;京派文学批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0年

10 牛竞凡;对话与融合的艺术[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琼;中西“游”和“游戏说”之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鞠芳;《红楼梦》间接言语行为探微[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樊义红;作为批评形态的文学论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春晖;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林莉;视域融合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湘潭大学;2007年

6 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吴靖;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沈素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和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敏;审判程序中的法律解释与对话[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10 黄崇君;冲虚与对话[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352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52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e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