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感特征新探

发布时间:2018-05-03 18:07

  本文选题:实践美学 + 后实践美学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摘要】:实践美学在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中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新实践美学的特点就在于,它把实践美学全面地推向前进。这种前进,不仅表现在对以往实践美学的一些范畴、术语进行新的研究、拓展、开掘,而且也表现在把实践美学的基本思想观点运用到以往实践美学所没有来得及涉及的各种问题和相关领域,还表现在对实践美学的源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实践观和实践美学思想进行重新整理、理解、诠释。新实践美学的这些新发展、新开掘、新研究,本期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中都有鲜明的反映。通过新实践美学的研究,希望可以丰富和活跃中国当代美学,让一个真正的多元共存、繁荣兴旺的美学研究新格局在新的历史时期成为现实。
[Abstract]:Practical aesthetics has developed into a new stage in the controversy with post-practical aesthetic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that it pushes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forward comprehensively. This advance is manifested not only in the new research, expansion and exploration of some categories and terms of the past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it is also manifeste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asic ideological viewpoints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to various problems and related fields that have not been involved in the past in practical aesthetics. It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rearrangement,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practical view and the practical aesthetics thought of the founder of Marxism. These new developments of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new exploration, new research, and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research topics in this issue are clearly reflected.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it is hoped that it can enrich and enlive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and make a truly pluralistic and prosperous new pattern of aesthetic research become a reality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正龙;论文学意图[J];文学评论;2002年03期

2 张健;30年代中国现代讽刺喜剧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周保欣;当代审美思潮中的神秘叙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刘双贵;距离:美学研究的新起点[J];北方论丛;1999年02期

5 权雅宁;论新时期文学的世俗化审美追求[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周立;试析服装的象征性[J];包装工程;2002年06期

7 徐岱;美丽总是愁人的——论作为一种审美体验的忧郁意识[J];东疆学刊;2003年01期

8 张薇薇;法袍与法文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9 吴根平;;从《乐记》到《声无哀乐论》——中国音乐美学的独立之旅[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杨向荣 ,曾莹;陌生化:悖论中的张力美[J];俄罗斯文艺;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宏飞;;产品设计中的形与形式[A];2004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4年

2 何国瑞;;《讲话》中的文艺学基本原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2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唐震;理性视域的西方战略管理思想批判[D];河海大学;2004年

6 梁梅;中国当代城市环境设计的美学分析与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7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余虹;禅宗与全真道宗教美学思想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杨惠东;中国早期青绿山水形态与成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10 佘正松;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爱兵;宗白华对中国艺术学的几点重大贡献[D];河北大学;2003年

2 刘湘兰;崇高·优美·滑稽[D];湘潭大学;2002年

3 张艳河;中美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4 王琦;建筑语言结构框架及其表达方法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刘冬笑;民族体育形式在大型团体操中的价值及应用前景[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伟贤;现代陶艺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7 陈丽;反思与发展——从材料的角度谈玻璃装饰艺术[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苏恒;产品语义学研究——隐喻运用于产品设计中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戴晓冰;论语文教师的审美素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10 魏广龙;当代景观的审美转型[D];天津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华;;身体-主体的缺席与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的共同欠缺[J];学术月刊;2011年05期

2 石长平;;给实践美学以更兴盛的生命力——张玉能美学思想的最新拓进[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丕显;;后实践美学析疑[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2 唐圣;;论美学的边界[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奎志;;体验美学:当代美学的一种可行性选择[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陆扬;;关于后现代美学[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王国维:以美学接引传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张法 章辉;追问美的真相[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5 杨春时;中国美学的主体间性转向[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2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周维山;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中国当代美学[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雪梅;审美超越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江冬梅;生命·艺术·直觉[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丽;实践美学论争的历史考察及其哲学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7年

2 李芳;二维视野中的蒋孔阳美学[D];南昌大学;2007年

3 黎祥伦;论审美超越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杜晓沫;当代中国审美发生研究述评[D];吉林大学;2006年

5 曹秋月;审美超越浅论[D];山东大学;2008年

6 贺季方;实践美学:历史选择与现实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赵婷;生态美学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出路[D];兰州大学;2007年

8 贾凡;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与当代生存美学的发展进路[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10 黄颖;黑格尔自然美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395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95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8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