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意象——美学基本原理提要
本文选题:意象世界 + 生活世界 ; 参考:《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编号:04JJD720003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锹;一颗追求真谛的心——读张洁的散文[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2 刘国正;;“米”在哪里?——作文杂谈[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3 范明生;;现象学简介(续)[J];教学与研究;1981年01期
4 黄颂杰;;胡塞尔现象学述略[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5期
5 布坚科;赵承先;;实证主义派和现象学派在语言社会学中的接近[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3年05期
6 伊频;评“崛起的诗群”掌握世界的方式[J];浙江学刊;1984年02期
7 胡润森;;论曹禺剧作的意象[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8 张继武;;我和法兰克福学派——J.哈贝马斯同西德《美学和交往》杂志编辑的谈话[J];世界哲学;1984年01期
9 H.斯皮哥尔伯格;段小光;路军平;;世界各国的现象学研究概述[J];世界哲学;1984年03期
10 罗克汀;从胡塞尔到海德格尔现象学本体论的演变——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研究之三[J];文史哲;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雷红霞;;西方近现代形而上学的转型及其意义[A];全国“形而上学与反形而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李勤;邱建华;;人·生命·生活·生成——关于生活德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初探[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三——“陶花”绽放江南岸[C];2002年
6 吴国盛;;自然概念的重建[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7 李楠明;;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实践哲学的人学意蕴及其现实意义[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晓南;;后现代人学话语与后现代文明模式[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郭冬梅;;觅寻宝鸡历史文化足迹 开启儿童生活世界之窗——金台区西街小学新时期德育工作研究与实践[A];“宝鸡历史文化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新民;;社会科学的本土化与本土化的社会科学——全球化语境下的本土文化研究[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地;秦文君——又出新书[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陈宝凤 李楠明 初忠智;马克思主义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N];黑龙江日报;2000年
3 张英;贾平凹:人与狼的故事[N];检察日报;2000年
4 陈卫平;关注生活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俞吾金;马克思仍然是我们的同时代人[N];文汇报;2000年
6 吴晓明 陈学明 吴新文;我国哲学发展的现状与前景[N];文汇报;2000年
7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顾明远;《泛教育论——广义教育学的初步探讨》 探未发明的新理 入未开化的边疆[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李建平;更加重视实践学习[N];中国教育报;2001年
9 陈瑞林;从不同向度展示人的存在方式[N];光明日报;2001年
10 韩庆祥;当代中国的人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立群;实践哲学人类学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孟威;网络互动:意义诠释与规则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胡斌武;课堂教学伦理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熊在高;当代境遇中的价值论研究与现代性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李文祥;现代企业制度的效率困境与超越[D];吉林大学;2004年
8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10 刘丹鹤;赛博空间与网际互动——从网络技术到人的生活世界[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坚;理想问题的人学思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小琴;试论庄子的隐喻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元;论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李道申;实践思维方式的创生与发展[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朱利霞;我国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反思与重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唐晓娟;幼儿与动画片[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8 曹树真;论教育的不确定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晓虹;孔子礼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10 殷霞;无限制的交往共同体[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39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39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