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神技无技”:庄子技艺美学思想的吊诡

发布时间:2018-05-03 23:33

  本文选题:庄子 + 神技 ; 参考:《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庄子用合道的神技来取代技艺,即用道的自然无为来改铸技艺,无为是无为了,但也就没有人为之技艺了,此即"神技无技"。神技不具有技艺的规定性,技艺是目的性有为,神技是自然无为;技艺创造的是第二自然,神技则不害第一自然。神技也不是现实的技艺或其比拟,神技是对人为技艺加以"自然无为化"或"道德理想化"后的虚构,有其神秘性。神技的逻辑结果就是对现世技艺的取消与否定,如"无画之画"、"其钓莫钓"、"无乐之乐"等。神技经后世的理论转化后,实现了与技艺的统一,那时才显现出"无法之法"等艺术创造思想。
[Abstract]:Chuang Tzu uses the divine skill of combining Tao to replace the skill, that is, using the natural inaction of Tao to change the skill, inaction is no purpose, but there is no one to do it, which is called "divine skill without skill". The divine technique does not have the stipulation of the craft, the craft is the purpose to have the action, the divine skill is the nature does not do; the craft creates is the second nature, the divine skill does not harm the first nature. Divine technology is not a practical skill or its comparison. It is a fiction after "natural inaction" or "moral idealization" of man-made art. It has its mystique. The logical result of divine skill is the cancellation and negation of worldly art, such as painting without painting, fishing and fishing without pleasure, and so on. Afte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eory of divine technology through later generations, it realized the unification with skill, and then showed the artistic creative thought such as "the Law of impossibilit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13GH018)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秦淮;;梁漱溟的中国哲学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张成岗;;理解“技术实践”——基于科学、技术的划界[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吴先伍;庄子智慧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程冰艳;;从“无用之用”看文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期

6 陈家欢;;“天”、“命”视域下的孟子良心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1期

7 于秀彬;;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演进历史探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张铮;;荀子与商鞅学派研究[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9 石了英;;徐复观的“老庄艺术精神”阐释[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10 苏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视阈内的“闲”范畴[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艳杰;王睿;;作为一种文化选择的技术创新[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2 李定文;;试论先秦儒家的忧患意识及其现代转化[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明伟;;“传播技术决定论”辨析[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吴虹;;技术创新的社会政治引领与控制问题研究[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肖峰;;信息时代与技术观的转型[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罗天强;李晓乐;;论消费者对技术的社会责任[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佳;;STS的理论进路——从技术决定论到社会建构论[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8 陈凡;傅畅梅;;“装置范式论”研究纲领的内在逻辑演进[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9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陈多闻;陈凡;;技术使用的STS反思[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晔;中国高校专利产出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晓雪;先秦兵家治国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胜坡;二十世纪易学本体论的两条基本路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永刚;政治文化与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双华;基于两型社会的科技创新价值取向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珍;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郭辛茹;“召唤结构”视阈中的《庄子》阐释差距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云;舍勒技术哲学思想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峰;马克思技术哲学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廖小芳;论道德行为的失范及其引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马杰,白寒;无奈的逍遥:庄子的人生理想[J];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02期

2 陈红映;庄子思想的现代价值[J];思想战线;2000年06期

3 曹智频;文化潜流:庄子“道”论的后世遗响[J];宗教学研究;2000年02期

4 陈水德;《庄子·天地》篇三重混杂思想体系概说[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王运生;《庄子·内篇》思想发微[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6 王运生;《庄子·天下篇》的真伪及学术价值[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7 宗明华;庄子艺术精神在魏晋的勃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8 曹智频;文化亲缘:楚文化与庄子思想[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清田文武;森鸥外的《混沌》与庄子[J];日本学论坛;2000年03期

10 颜世安;论庄子思想中“道”与“行”的关系[J];中国哲学史;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水德;;庄子思想三重间架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侯桂运;;庄子的尧舜观[A];2009中国(诸城)大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于民雄;;自然与自由——庄子“相忘于江湖”解[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5 刘云章;;阐释庄子:生命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A];医疗卫生职业精神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季岸先;;刍议《庄子》海洋意象及其当代教育价值[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7 李建盛;;从政治哲学到诗意美学——“老庄”比较视域中的庄子美学思想[A];东方丛刊(1997年第3辑 总第二十一辑)[C];1997年

8 张艳艳;;德性与情欲的悖立与悖合——庄子人学的审美指向及意义[A];东方丛刊(2003年第3辑 总第四十五辑)[C];2003年

9 李建盛;;庄子的美学思想与先秦历史文化语境[A];东方丛刊(1996年第1辑 总第十五辑)[C];1996年

10 袁振保;;庄子思维方式与文学艺术[A];东方丛刊(1992年第1辑 总第一辑)[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长虹;刘冬颖正解《庄子》[N];中国邮政报;2007年

2 刘士林;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7年

3 寓真;独具只眼,透悟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赵云峰;庄子文化——可以在国际上推广的文化品牌[N];商丘日报;2009年

5 志丹高级中学 封金河;庄子一人类精神的守护者[N];延安日报;2011年

6 ;弘扬庄子文化国际高层论坛举行[N];光明日报;2006年

7 吴淑玲;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N];光明日报;2007年

8 董延喜;民权的庄子 商丘的庄子 世界的庄子[N];商丘日报;2006年

9 ;庄子的世界与世界的庄子[N];光明日报;2008年

10 陈鼓应;《庄子》注译与我的体会[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时晓丽;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2 丁媛;《庄子》丑意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鹏飞;庄子审美体验思想阐释[D];辽宁大学;2009年

4 史国良;《庄子》内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红;《庄子》阐释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学鸿;《庄子》结构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焱;庄子审美体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李剑虹;自然与自由:庄子身体观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丹凤;《庄子》灵性关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宋智;庄子基于怀疑论的反智主义[D];苏州大学;2008年

3 冯登立;庄子生死观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焦中卉;老子与庄子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张卫静;庄子天下篇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6 崔胜军;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重释[D];赣南师范学院;2008年

7 姚高峰;试论《庄子》的审丑之维[D];苏州大学;2009年

8 谢静静;试论庄子之物[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雷吉振;庄子无为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蒋学飞;论庄子对人生困境的超越[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406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06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e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