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学史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本文选题:美的本质 + 西方美学史 ; 参考:《理论导刊》1993年11期
【摘要】:正美的本质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美的欣赏是生动具体、轻松愉快的,美的本质的研究却是艰难而抽象的.有时
[Abstract]:The essence of beauty is a basic theoretical problem in aesthetics. It is also a difficul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e appreciation of beauty is vivid, concrete, relaxed and pleasant, but the study of the essence of beauty is difficult and abstract. sometimes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正己;美的本质是人[J];中州学刊;1987年03期
2 王世德;对“美的本质”的新认识[J];天府新论;1987年02期
3 王岗峰;《大希庇阿斯篇》价值重估[J];东南学术;1998年06期
4 赵伯飞,闫星,韦统义;浅析黑格尔的美的本质论[J];理论导刊;2002年12期
5 胡健;从美的本质到审美活动——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转向[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刘三平;美学是如何被讲述的[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陈孝尉;试论“美之迷” 的症结[J];贵州社会科学;1990年12期
8 陈泽翠;论美的本质[J];兰州学刊;1987年06期
9 刘士林;关于美学本体论研究的几个问题[J];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10 周方遒;美的本质问题的论析[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国良;;美的本质新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韩书堂;;文化多元主义与美的本质问题:关于形式化的历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讨论美的本质等问题并举行西方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4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朱光潜;;朱光潜同志在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6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秦彦士;;人的二重性与艺术悖论——古代艺术政治论到现代功利论的文化误区[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朱义禄;;试论蔡元培与康德美学的东渐[A];时代与思潮(3)——中西文化交汇[C];1990年
9 ;全国美学会议开幕各单位交流研究和教学情况[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10 李秋群;;西方语境下对庄子的美学误读[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坤宁;老中青三代学者8年完成《西方美学史》[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2 杲文川;专家学者共话《西方美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3 记者 杲文川;梳理西方美学发展规律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4 刘悦笛;走上美学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人民日报;2010年
5 马衍明;以新眼光打量美学经典[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三看朱光潜的美学思想[N];解放日报;2008年
7 张岳健;席勒的冲突论与黑格尔的冲突论[N];文艺报;2007年
8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9 ;东西美学的邂逅[N];光明日报;2010年
10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2 张正江;中华人民共和国美育的命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周舒;20世纪英美美学原理的对象和范围[D];中国人民大学;2006年
4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5 黄健云;“特殊”与美感[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闫翠静;席勒的美学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贾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妍妍;卢梭美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黄文发;两种理论取向:自律和他律[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岩;和谐与自由的统一[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笑韬;审美无功利性命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8年
3 彭爽;蔡仪前期美学思想探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4 汤玉华;审美化生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昭;论移情与审美欣赏[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国轶颖;席勒“游戏说”美学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7 涂玉英;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赵顺华;论康德形式美学对美育的启示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陶谊;杜夫海纳的审美知觉论[D];苏州大学;2007年
10 张娜;后现代视野中的利奥塔崇高美学[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414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1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