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论前苏格拉底美学的数理形式概念

发布时间:2018-05-04 04:40

  本文选题:毕达哥拉斯学派 + 形式概念 ; 参考:《思想战线》1993年05期


【摘要】:正 自然与形式人,首先是自然的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因此,人的第一个对象性关系便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论断,无论是作为逻辑规定还是作为历史判断,都是无可置疑的。道理很简单:自然欲望是人作为自然存在物的第一欲望,即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有可能考虑或从事其它。“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体组织制约的他们与自然界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就美学史而言,人类所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当然也就是人与自然的美学关系。这是美学历史发展的起点。从古文字学的角度看,在我国卜辞的甲骨文里已有“美”字。许慎的《说文》解释说:“(?)(美),甘也。从芊(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美与善同意”。五代时期的徐铉注曰:“羊大则美,故从大”。这说
[Abstract]:Positive nature and form man, first of all, are natural beings and are part of nature. Therefore, the first object relation of man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s argument, whether as a logical rule or as a historical judgment, is beyond doubt. The reason is simple: natural desire is the first human desire as a natural being, that is, people must first eat, drink, live, wear, and then it is possible to consider or engage in other. "the first premise of any human history is undoubtedly the existence of a living individual. So the first concrete fact that needs to be determined is the physical organization of these individual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nature, which is governed by the physical organization. Any historical record should start from these natural foundations and their changes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as a result of people's activities. As far as the history of aesthetics is concerned, the first question that man thinks about is, of course, the aesth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is is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cient Chinese script, the word "beauty" has been found in oracle inscriptions. Xu Shen's "Shuo Wen" explained: "" Meizu, Gan Ya. From Qian (sheep) from big, sheep in six animals, the Lord to feed also, beauty and good agreement. Xu Hyun of the five dynasties noted: "the sheep is beautiful, so from the big." That sai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继尧;评《西方美学史》[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1期

2 缪俊杰;深入探讨刘勰的美学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5期

3 祝大年;漫谈“造型观”[J];美术;1981年12期

4 陆一帆;第一章 绪论[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4期

5 K.多尔加夫 ,潘春葆;达·芬奇的文化哲学与美学[J];国外社会科学;1981年10期

6 郑明鲁;评述赫拉克利特的著作残篇[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7 郑开湘;对《美学讲义》第一章的几点看法——和陆一帆同志商榷[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8 陶济;试论后期毕达哥拉斯学派内部的唯物主义倾向[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9 孙煜;有关虚假概念的几个问题[J];江汉论坛;1982年01期

10 萧q焘;;辩证法探源[J];教学与研究;198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谢艳;马垣;张虹云;;一个快速建造概念格的算法[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2 陈江平;李平湘;;基于序半群的空间关联规则挖掘算法[A];湖北省测绘学会2006年度科学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海峰;张继福;;一种新的概念格结构:粗糙概念格[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刘军;周弘春;李同军;;基于概念格的中国林蛙疾病诊断[A];国际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检测与溯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许桂敏;;扩张的行为与压缩的解读:毒品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苏明月;;不同平台上的不同“犯罪”——刑法中的、刑法学上的、犯罪学上的犯罪概念辨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慈继伟;;从法治与人治的区分看法治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性[A];北京国际法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曾遂今;音乐社会功能与中国先进文化[N];中国文化报;2001年

2 晓雨;读《西方美学论稿》[N];文艺报;2001年

3 金元浦;“寻宝”的足迹[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张志忠;“科学真理还得有动人的故事……”[N];北京日报;2002年

5 记者张洪;吴文俊演说中国古代数学扛鼎之作[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王渝生;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N];大众科技报;2003年

7 张开逊;回望人类发明之路[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瞧,,这是一个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蒋蓝;一个素食主义者的情怀[N];中华工商时报;2004年

10 张晓刚;回到西方美学史的本源[N];光明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秦昆;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图像数据挖掘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温磊;基于有向项集图的关联规则挖掘算法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3 杜亚军;搜索引擎智能行为的研究及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4 彭宣维;语篇主题系统[D];北京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小琴;网络经济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1年

2 包桂影;乔治·赫伯特宗教诗中独特的象征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高颖;领域本体的形式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3年

4 文伟斌;先公司合同之债承担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5 刘素江;发起人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6 于征;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姚中涛;公司发起人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薛东滨;公司发起人法律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9 唐俊;基于概念格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研究[D];西华大学;2006年

10 禹喜斌;社会危害性再认识[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41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1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c1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