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在与当代思潮的对话中发展马克思主义——论詹姆逊的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18-05-04 17:55

  本文选题:当代思潮 + 马克思主义 ; 参考:《学术月刊》2002年12期


【摘要】:本文认为詹姆逊作为晚期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一位举足轻重的代表 ,他以历史辩证法为基础 ,把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与精神分析学、符号学、解释学等当代西方思潮相沟通但不合流 ,他的理论在向结构主义、形式主义转移但不顺应 ,显示了可贵的独创性
[Abstract]:This paper holds that Jameson, as a pivotal representative of Marxism in the late capitalist era, based on historical dialectics, puts Marxist aesthetics, literary theory and psychoanalysis, semiotics, etc. Hermeneutics and other contemporary western trends of thought communicate but do not confluence. His theory is shifting to structuralism and formalism, but does not conform, showing valuable originality.
【作者单位】: 广西师大中文系
【分类号】:B8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批评——华中师大文学批评学研究中心与詹姆逊教授座谈述要[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06期

2 王逢振;道德、政治欲望和《政治无意识》里的乌托邦主义[J];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03期

3 王敏芝;詹姆逊文化研究方法及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2年03期

4 曾耀农;詹姆逊电影理论及在中国的传播[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吴学琴;詹姆逊元批评解释学的理论视角评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侯斌英;詹姆逊论大众文化[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王宁;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和他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J];南方文坛;2002年02期

8 肖丰;;詹姆逊的意识形态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9 臧佩洪;难以回避的:不是文化霸权,而是资本逻辑——詹姆逊对作为他者的现代性的晚期马克思主义抗争[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玛丽亚·伊莉莎,王逢振;理论的丑闻:詹姆逊论现代性——评《单一的现代性》[J];外国文学;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骞;;詹姆逊对“生产方式”的坚持与阐释[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陈胜云;;论詹姆逊文化研究的范式危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3 陈春莉;;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文化观[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孙盛涛;;詹姆逊与李泽厚:中、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个案比较[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曹强;;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点滴谈[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6 朱燕红;;抓住四要素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入对话[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孔维清;李华震;;阅读教学中实现“生本对话”的探索[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张学广;;三十年来西方哲学研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影响[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9 片成男;;关于万科“捐款门"事件的对话[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谢金林;;控制,引导还是对话: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文飞;“没有负担的对话比争论好”[N];光明日报;2002年

2 夏业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员);聆听大师的对话[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3 记者 周效政;巴基斯坦重申愿与印度恢复对话[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4 吴嘉;建筑要与文化亲情对话[N];中华建筑报;2002年

5 记者 王聪 袁正雄;宁夏银企对话谋“双赢”[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6 记者 陈树章 崔星梅;国际国内专家对话“可持续发展”[N];发展导报;2001年

7 记者 张锦芳 李拯宇;朝鲜敦促美国改变对话态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记者 张建松;《世纪初的对话》出版[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吴晶;高层对话全面提升中美关系[N];中国经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贺炬;强者与弱者的对话[N];中国体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亚敏;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3 张伟;詹姆逊与乌托邦理论建构[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4 凌建侯;话语的对话本质[D];北京外国语大学;1999年

5 苏仲乐;文化批评的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7 杜明业;詹姆逊的文学形式理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8 韩雅丽;詹姆逊的后现代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王彦力;走向“对话”[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江艺;对话与融合:余光中诗歌翻译艺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琼;中西“游”和“游戏说”之比较[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鞠芳;《红楼梦》间接言语行为探微[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3 谭雷;詹姆逊“认知的测绘”美学理论探析[D];西北大学;2010年

4 樊义红;作为批评形态的文学论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春晖;个性化阅读教学探索[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6 林莉;视域融合视角下的翻译主体间性[D];湘潭大学;2007年

7 康丹;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吴靖;走向对话的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沈素玲;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和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敏;审判程序中的法律解释与对话[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4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4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