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中国美学的近现代发生与建构回溯

发布时间:2018-05-05 15:35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 + 近现代发生 ; 参考:《求索》2009年05期


【摘要】:在21世纪初中国美学发展的今天,回溯上个世纪初中国美学近现代发生的情景与上个世纪的中国美学建构,可以思考而今美学所在的位置,从而形成一种对照。中国美学的建构在方向上要考虑诸多制约因素。而不可能还是一种单一的"回归传统"或"反传统",当中国重新思考中国整体性和世界整体的时候,把古代中国与近现代中国结合起来,把具有文化多样性的世界与古代与近现代相结合的中国汇通起来,并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新方向。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situa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in the early century and the Chinese aesthetic construction of the last century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last century. When China rethinks China's integrity and the world as a whole, it combines ancient China with modern China and reconnects the world with cultural diversity to the combina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and becomes a new direction of Chinese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环境艺术设计学院;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彭锋;从狭义美学到广义美学——兼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顾建华;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张占国;试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刘峰;文艺雅俗之辨[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7 王吉鹏,赵月霞;鲁迅、高晓声对农民心路探寻的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8 曹禧修;;《示众》:独异的杰作[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9 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张健;中国现代政治讽刺喜剧论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6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9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广全;蔡元培“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的哲学基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2 郭永红;论美与生命[D];郑州大学;2000年

3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张爱玲的前期作品谈其女性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6 汪宏;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杨伟涛;论高职德育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发展[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颖;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新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春慧;性别视角下的透视——海明威张贤亮女性意识的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焦锐男;焦虑中的抗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蓉之;;入境:中国美学[J];艺术·生活;2006年06期

2 邓娜;刘晗;徐飞;;畅论中国美学与文化精神——“李泽厚思想学术研讨会”报道[J];世界哲学;2011年05期

3 李科林;;美的虚实之辨——读张法《美学导论》[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4 李天道;;中国美学审美缘在构成论与道家“自然无心”说[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李天道;;中国美学“韵味”范畴之生成原点及特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刘颜玲;;论吕o偂拔ㄊ睹姥А薄泄姥Ю砺坌翁奶铰氛遊J];理论月刊;2011年07期

7 余开亮;;中西美学比较中的问题意识——读张法《中西美学与文化精神》[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8 闫丽丽;田筱源;;美在意象——对叶朗《美学原理》的解读[J];西北美术;2011年02期

9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范畴的时代与民族印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邓佑玲;;中国少数民族美学研究及学科建设的思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道一;;中国美学站起来[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少什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徐良;;全球化:中国美学的选择与传播[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宛小平;;美学和中国美学——兼与章启群先生商榷[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胡家祥;;中国美学的“理”观念述议[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平;中国美学的地方经验和世界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5年

2 杨晖 李平;“地方经验”:美学研究的重要元范畴[N];文艺报;2005年

3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 刘士林;中国美学的本土经验及未来发展[N];社会科学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中国美学如何走上“美的历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马子雷;为中国美学赢得更多话语权[N];中国文化报;2010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马寅秋 万李娜;走向世界的中国美学[N];团结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孙焘;中国美学向世界打开了大门[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叶朗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美学:新世纪新创造[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刘悦笛 整理 秦韵佳;中国美学和艺术:在开放与“中国性”之间[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阎国忠;中国美学缺什么?[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徐迎新;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学人比较美学观的人类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4 张家梅;言意之辩与中国美学[D];暨南大学;2003年

5 杨庙平;《巴黎手稿》与当代中国美学理论形态建构[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金雅;梁启超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4年

8 齐光远;梁宗岱美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9 刘旭光;海德格尔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庞飞;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与审美风尚的变迁[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娟;对中国美学发展现状的几个宏观问题的尝试性探讨[D];山东大学;2010年

2 亓元;中国古典审美接受中的“过度诠释”[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邹启峰;尼采与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美学[D];安徽大学;2004年

4 傅千里;管窥中国现代美学对话“美”[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唐善林;启蒙·革命·审美[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6 王怀平;在断层和废墟上重构中国美学大厦[D];安徽大学;2005年

7 刘志浩;“通”范畴与中国古代审美主体论[D];山东大学;2010年

8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9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民;禅宗思想的美学解读[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82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82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de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