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感官是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本文选题:审美感官 + 世界史 ; 参考:《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摘要】:本人认为,人类的感官与大脑是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形成的,人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创造了美,也创造了能感受美的感官。人类感官与高等动物有相近的生理结构与功能,人与动物最显著的一个差别是,动物从感官能得到至多是快感,而人类能得到美感。
[Abstract]:In my opinion, the human senses and the brain are formed in millions of years of evolution. Human beings create beauty in the struggle to transform the world, and create sense of beauty. Human senses have similar physiological structures and functions to higher animals. The mo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n and animal is that the animals get most pleasure from the senses. Human beings can get a good sense of beauty.
【作者单位】: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B83-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桥;世界史画廊[J];世界历史;1980年03期
2 平野;世界史画廊[J];世界历史;1980年04期
3 ;世界史学术讨论会在武汉举行[J];江汉论坛;1980年01期
4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J];世界历史;1981年02期
5 ;报刊世界史论文索引[J];世界历史;1981年04期
6 卢石;对《简明世界史》(古代部分)的一些意见[J];世界历史;1981年05期
7 朱式蓉;“美的规律”何在?——读《经济学——哲学手稿》笔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8 蒋逸雪;谈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涉及中国之几点[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2年02期
9 《简明世界史》古代部分编写组;我们的答复[J];世界历史;1982年03期
10 马克尧;;威尔斯《世界史纲》评介[J];读书;198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在洙;;从海运史的角度谈郑和将军下西洋在世界史上的意义[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徐晓望;;论古代中国海洋文化在世界史上的地位[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刘能强;;艺术中的“美”与“丑”与审美教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野泽丰;曾支农;;1949年的中国与日本——日中关系史中的中国共和制与日本天皇制[A];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5 司徒琳;范威;;世界史及清初中国的内亚因素——美国学术界的一些观点和问题[A];第二届国际满学研讨会论文集(上)[C];1999年
6 狭间直树;;日本的亚细亚主义与善邻译书馆[A];近代中国与世界——第二届近代中国与世界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0年
7 李朝津;;世界史和民族史的交汇——康有为早期史学思想[A];辛亥革命与20世纪的中国——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1年
8 赵宋光;;从艺术的本质规律看诗与音乐两者审美意识的共性与特异性[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马卫星;;音乐心理学在大学审美教育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王加丰;;现代社会与中学历史教育[A];浙江史学论丛(第一辑)[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明;科技滞后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成因[N];中国改革报;2000年
2 刘新成;高中世界史教材应有古代中世纪史[N];光明日报;2000年
3 王红生;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非西方历史研究展望[N];光明日报;2000年
4 于沛;加强世界史研究是时代的呼唤[N];光明日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薄洁萍;文明史、世界史与中国世界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6 于沛;二十世纪西方史学及史学名著[N];光明日报;2000年
7 孙虹;抚摸埃及艳后鼻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郑延国;费孝通:与翻译有缘的社会学家[N];社会科学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张志雄;大学古代史教材更新滞后[N];中华读书报;2000年
10 高旭东;“吃”与中国文化[N];贵州政协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沛;凤凰涅i肹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贤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3 关冰冰;日本近代文学的性质及成立[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公茂庆;蚊抗药性相关基因克隆与功能研究及用RNAi抑制蚊抗药性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5 范玉吉;试论西方美学史上趣味理论的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仙娥;工业化演进中的路径依赖与政策选择[D];西北大学;2005年
7 邢战国;周谷城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丰伦;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全球化时代[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英;论罗斯福“新政”的金融政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朱琴;金简及其《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兼论古代活字印刷发展滞缓的原因[D];苏州大学;2003年
4 邓芳娇;非语言符号在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中的优化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翠霞;当代大众传播视觉化现象研究[D];北京印刷学院;2004年
6 刘学文;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看当今全球化的现实定位[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舒;试探古代文论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韩敏;青铜文化考[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郭庆岗;现代性与现代中国主流文学的现代性分析[D];郑州大学;2005年
10 朱殊;追寻审美直观下的真实[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48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842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