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态:中国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

发布时间:2018-05-05 19:06

  本文选题:中国美学史 + 美学范畴 ; 参考:《哲学研究》2005年06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书堂;;中国美学研究的纯粹性批判与整体性建构[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王振复;;一个“布衣学者”的学术自述[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3 吴海庆;;论早期吴越审美文化中的江湖与剑道——以《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为例[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鄂霞;;中国近代美学范畴的时代与民族印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5 江雅心;;“崇高精神”在现代语境下的意义[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年03期

6 王世德;;刘再复论李泽厚美学思想的重大意义——读刘再复新著的心得体会[J];美与时代(下);2011年07期

7 黄秀芝;;西方丑学美学价值阐释[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6期

8 赵洋;;感性的超越与当下的顿悟——张彦远“妙悟”观的再审视[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9 郭勇健;;在传统文论与现代美学之间——梁启超美学思想新探[J];美与时代(下);2011年08期

10 章辉;;话语实践论和起源本质论批判[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祁志祥;;中国美学史研究的观念更新及路径创新[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向峰;;谈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史的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古风;;20世纪中国古代美学研究方法反思[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周计武;;作为美学范畴的怪诞[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全国美学会议继续举行学术报告会并对美的本质、中国美学史等问题进行座谈[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7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8 薛富兴;;中国美学深化的三个问题[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全国美学会议分别召开高校美学教学和造型艺术美学座谈会[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10 郭沫若;;致中国美学史资料编选组(一函)[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建平;中国美学三十年[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徐宗文;美学与“诗性的美”[N];中华读书报;2008年

3 高建平;文化多样性与中国美学的建构[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记者 韩晓玲;执著追求“精神的美”[N];湖北日报;2011年

5 上海市美学学会 刘阳 整理;当代美学,,不能破坏性大于建设性[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王毅 傅晓微;“充实之谓美”是儒家美论么?[N];文艺报;2005年

7 中共山西省委常委、太原市委书记 申维辰;构建时代之美[N];光明日报;2008年

8 李翔德;大美学时代[N];太原日报;2006年

9 小雷;山西美学学会学术研究成果丰硕[N];太原日报;2011年

10 李松;实践美学研究的成就[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平;周来祥和谐自由论美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王丽;中国近现代美学课程发生发展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传友;清代实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5 刘广新;李泽厚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6年

6 唐善林;邓以蛰美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修建;名士风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韩振华;王船山美学基础[D];复旦大学;2007年

9 王兴旺;中国美学发生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赵建军;魏晋般若与美学[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继生;荒诞美学范畴的生成及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王琴;《乐记》美学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3 俞香云;钟嵘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6年

4 刘金玲;中国古典美学基本特征的现代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孙洁;鲍桑葵的“丑”学初探[D];浙江大学;2009年

6 宋潇婧;中国美学精髓[D];安徽大学;2007年

7 许宏香;“味”:古典美学范畴中感官用语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敖玉敏;美学现代性遭遇朱光潜[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蒋信伟;老子“五玄”的美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金莲;中国古典美学“境”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48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48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5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