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从“物”的形式到“人”的形式——康德形式美论的理论意义

发布时间:2018-05-15 06:22

  本文选题:康德 + 形式主义美学 ; 参考:《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西方美学史上,形式主义美学一味强调美与"物"之间的关联,将形式美的根源归结于物的自然属性。康德形式美论将形式之美与人紧密相连,具有区别于传统形式主义美学的"人"的特质,主要表现为形式之美在于人的本质力的创造以及理想美的归属。就审美思维和审美主体的层面而言,康德形式美论对西方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esthetics, formalism esthetics blindly emphasiz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eauty and "thing", and ascribes the root of formal beauty to the natural attribute of things. Kant's formal beauty theory closely connects the beauty of form with man, and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ma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formalism aesthetics. The beauty of form mainly lies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s essential force and the attribution of ideal beauty. In terms of aesthetic thinking and aesthetic subject, Kant's theory of formal beauty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安徽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分类号】:B83-061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高剑平;;追问技术与伦理[A];“科技高速发展对伦理道德底线的冲击及其化解”主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萧湛;;论宗白华美学的伦理学内涵[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向及中国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2 王鑫;论邓小平的发展观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陈斌;私营经济发展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4 申建中;民事再审程序改造及再审之诉建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5 兰天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曾祥正;信息网络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7 王强;市场导向下的中国农业发展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钟庆才;人力资本产权与实现机制分析[D];暨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谢凤华;中国零售商自有品牌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2年

4 侯宣杰;商人会馆与边疆社会经济的变迁[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杨玉翠;科学与人文之间[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小霞;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哲学的若干挑战和启迪[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黄薇;“债转股”的进退机制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9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10 刘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文君;;浅谈日常生活审美化对康德审美判断四契机的冲击[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2 徐迎新;;人格审美与感性重建——梁启超美学的现代性维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胡友峰;;“自然与自由观念”在德国古典美学中的逻辑演进[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4 高建平;;美学的文化学转向[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5 高建平;;美学的文化学转向[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大为;;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J];山花;2011年17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平;;“审美代宗教”说的文化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饶道庆;探究康德美学心路的一部力作[N];文艺报;2011年

2 岳介先;自然与自由观念如何向美学生成的[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陆扬 复旦大学中文系;“观念即艺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元骧;保持人的独立和尊严[N];温州日报;2011年

5 樊志辉;全方位的审美观照[N];光明日报;2002年

6 薛永武;康德美学的哲学出发点[N];光明日报;2004年

7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本报特约记者 杨玉娟;世界美学大会与中国[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张政文;康德对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美学的主要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10 ;东西美学的邂逅[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沈建平;趣味与德性[D];浙江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钧剑;康德美学在中国60年的接受史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0年

2 白雪;论康德美学中的自由观[D];山东大学;2012年

3 邵晓舟;试论马尔库塞的形式主义美学思想[D];扬州大学;2003年

4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姚爱斌;中西美学审美类型论比较——康德美学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对话[D];安徽大学;2001年

6 杨阖;康德美学思想的人文精神[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7 汪涛;唯美主义与康德美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万梁铖;十八世纪美学中的“自由”观念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梁海钢;审美与自由[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李增杰;审美救赎何以可能?[D];山东艺术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891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91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b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