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与划界:谈庄子美学的诠释方法
本文选题:庄子美学 + 诠释方法 ; 参考:《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诠释学上的两种所谓对立的方法实际上是可以互补的。在庄子美学诠释方法上应抓住两大关键词:回归与划界,这对研究中国美学史亦不无意义。回归主要包括:其一,回到庄子本身,谋求解释的有效性与开放性;其二,"庄子"与"美学"的融合,首要的是追问庄子本身的美学性;其三,对那些作为美学的参照物也应回到本身;其四,面对最基本的审美经验、审美现象。划界从整体上主要有:"美学史"与"美学创造";文本原意与文本意义;审美价值与其它价值。
[Abstract]:The two so-called opposites in hermeneutics can actually complement each other.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Zhuangzi's aesthetics, two key words should be grasped: regression and demar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The regression mainly includes: first, returning to Zhuangzi itself to seek the validity and openness of interpretation; second, the fusion of "Zhuangzi" and "aesthetics", the first thing is to ask Zhuangzi's own aesthetics; third, For those as aesthetic reference should also return to itself; fourth, facing the most basic aesthetic experience, aesthetic phenomenon. As a whole, there are aesthetic history and aesthetic creation, text meaning and text meaning, aesthetic value and other value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学院文学院;
【基金】: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编号:13GH018) 贵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博士)项目(编号:12BS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09;B22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汤一介;;儒学与经典诠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黄柏青;;中国美学史研究三十年[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3 陈卫平;美学理论蜕变与民族审美意识再生——台湾学者对大陆近20年来美学研究的评述[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潘德荣;;诠释学:理解与误解[J];天津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5 王中江;中国人文传统与解释意识[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6 王德胜;百年中国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关于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思考[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潘德荣;;理解方法论视野中的读者与文本——加达默尔与方法论诠释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8 龚隽;哲学史研究中的有效解释及规则[J];哲学动态;199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张君平;;费希特“法权人格”思想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3 方潇;;法律与自然、社会:天学视野的关联及其现代意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仰和芝;以人的真实存在为善的指向——斯宾诺莎善恶观探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陶富源;论哲学的一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6 贡小妹;《景福殿赋》与何晏的儒家思想──兼论《景福殿赋》主旨[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张传开;古希腊哲学范畴发展的历史和逻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姚德薇;郑杭生;;社会学如何想象——有关社会学基础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丁智琼;;“快乐即幸福”与“有德即幸福”——伊壁鸠鲁学派与斯多亚学派幸福观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瑞昌;;弘扬传统文化培育“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郭荣丽;;儒学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作用[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云鹏;;论审美对象的存在形态[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林炊利;;教化欲望~*的悲剧——李贽的教育话语抗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黄侯兴;;略谈《读随园诗话札记》[A];郭沫若研究第三辑[C];1987年
7 夏莹;;生产的镜像逻辑与西方形而上学批判——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观念批判辩护[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刘宗棠;;和谐社会与和谐理论[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周计武;;现代主义的焦虑[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吴保传;社会与学术:黄宗羲与明清学术思想史的转型[D];西北大学;2010年
6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佟大群;清代文献辨伪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军;顾宪成与晚明东林运动——传统士大夫政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金鑫;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英娜;《淮南子》“道”论及其文艺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良勇;现代程序正义的政治哲学思考[D];湘潭大学;2010年
9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朱浩磊;查慎行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邓晓芒;20世纪中国美学之回顾与反省[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99年04期
2 刘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说之维——《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在论争中发展》读后[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哈贝马斯;高地;鲁旭东;孟庆时;;解释学要求普遍适用[J];哲学译丛;1986年03期
4 利科尔;李幼蒸;;解释学的任务[J];哲学译丛;1986年03期
5 汤一介;论《道德经》建立哲学体系的方法[J];哲学研究;198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安],程俊;庄子的哲学思想、人生态度和美学思想——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之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年06期
2 王景琳;《庄子》内篇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J];江汉论坛;1985年10期
3 白奚;;“庄子精神”同庄子形神论的内在逻辑联系[J];甘肃理论学刊;1990年04期
4 袁经文;庄子思想与唯识学[J];宗教学研究;2004年04期
5 徐克谦;庄子与儒家[J];齐鲁学刊;1985年03期
6 夏立宪;;老庄哲学思想辨异[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4期
7 王运生;庄子思想中的几个基本观念[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8 张阳成;;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探析[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9 王宁春;;让生命清新澄澈——品庄子的境界观[J];商情(财经研究);2008年02期
10 乔海东;;论《庄子》中的自由伦理思想[J];传承;200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水德;;庄子思想三重间架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马涛;;《庄子新探》赢得高度评价[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4 孟周;;庄子体道次第思想简述[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5 付粉鸽;;论老庄的自然生命价值观[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6 周威兵;;试论秦汉庄学和中国艺术精神之关系[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于民雄;;自然与自由——庄子“相忘于江湖”解[A];诠释与建构——汤一介先生75周年华诞暨从教50周年纪念文集[C];2001年
8 刘松来;周兴泰;;《庄子》道论三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哈尔滨师范大学 赵德鸿;“天籁”一词的哲学本意考证[N];光明日报;2011年
2 刘士林;庄子生存思想的现代阐释[N];光明日报;2007年
3 邝海炎;一个关注“刀子”的思想家[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刘笑敢;四海游学散记[N];中华读书报;2011年
5 马长虹;刘冬颖正解《庄子》[N];中国邮政报;2007年
6 刘士林;反思“思想史”与“学术史”的相互关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寓真;独具只眼,透悟庄子[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付粉鸽;自然与自由[D];西北大学;2007年
3 马颢;“顺物自然”——《庄子》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4 夏绍熙;老庄“自然”观念的产生和变化[D];西北大学;2009年
5 肖海燕;宋代庄学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肖建原;王夫之对老庄思想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7 史国良;《庄子》内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马晓乐;魏晋南北朝庄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O@同壮;庄子与中国现代美学[D];暨南大学;2007年
10 邓联合;庄子“逍遥游”释论[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伟;逍遥于生死之间——庄子的死亡伦理及现代价值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张合宜;庄子身心思想之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3 韩莹莹;庄子思想中的孔子图像[D];复旦大学;2010年
4 周钧;庄子“道术”思想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袁晓阳;庄子的境界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7 孙旭鹏;庄子的生命观[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任涛;庄子忧患意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秋影;生命诗境的美学——庄子审美人生境界思想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10 刘苗;庄子的“反知”与“真知”[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8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98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