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研究中的误识与偏见——兼评实践美学非马论者的一些观点
本文选题:马克思主义美学 + 中国化 ; 参考:《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摘要】:实践美学"非马论"从僵化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狭隘的认识论出发,抹杀实践美学的历史功绩与时代创新,将其盖棺论定为"去马克思主义化"和"去中国化"的美学。这是一种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不负责任的论调,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误解和歪曲。这一论调凸显出教条主义和专制主义的痼疾;它从根本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拒绝偏执和专断,尊重多元与差异的辩证法精神。宽容理解、多元对话的辩证思维和精神正是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研究所应秉有的,这也是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前提和应有之义。
[Abstract]:The "non-horse theory"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based on the rigid dualistic opposite thinking mode and narrow epistemology, obliterates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nd epochal innovation of practical aesthetics, and defines it as "deMarxism" and "de- China" aesthetics. This is an irresponsible argument that does not accord with historical facts and misunderstands and distorts the aesthetics of Marxism in China. This theory highlights the chronic illness of dogmatism and autocracy and fundamentally deviates from the dialectical spirit of Marxism which rejects bigotry and arbitrariness and respects pluralism and difference. The dialectical thinking and spirit of pluralistic dialogue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meaning of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Marxism.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吉首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751016)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09C803)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育红;人为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4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明明;欧洲联盟的集体认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杨菁;人力资本与制度变迁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谢九华;所有权保留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2 肖湘雄;走出小我樊篱,迈进大我本体[D];湘潭大学;2004年
3 王红;论我国国家机关激励机制的完善[D];吉林大学;2004年
4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5 严海波;中国股票市场诚信问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叶青;;历史的倾诉与积淀——读马驰《艰难的革命——马克思主义美学在中国》[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11期
2 苏志宏;;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文化学思考[J];学术动态;2007年01期
3 苏志宏;;建设和谐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年05期
4 徐俊;;重构人民性——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进程反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5 董学文;;马克思主义美学与人本主义问题——兼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分期[J];武陵学刊;2010年03期
6 ;卷首语[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7年00期
7 施建业;;对美学研究中几种提法的质疑[J];美与时代;2007年08期
8 ;卷首语[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01期
9 郭昭第;;马克思主义美学六大核心命题再认识[J];当代文坛;2009年04期
10 孟思莹;;马克思主义美学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J];学理论;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钟名诚;;论朱光潜美学思想改造的三个层面[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旭晓;;中国美学的历程与转向[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4 刘恒健;;关于美学转型的沉思——新世纪中国美学之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王德胜;;美学:知识背景及其他——对百年中国美学学术特性的一种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王攸欣;;朱光潜在成都[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8 张伟;;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论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思维方式的嬗变与发展[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国旗;走向开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N];文艺报;2008年
2 韩晓雪;专家学者研讨马克思主义美学与当代中国和谐社会建设[N];文艺报;2006年
3 任雪;坚持美学研究的辩证唯物主义传统[N];文艺报;2010年
4 张永清;当下美学研究期待解决什么[N];文艺报;2003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悦笛;重建中国化的“生活美学”[N];光明日报;2009年
6 杲文川;专家学者共话《西方美学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7 刘晓燕;作为马克思后学的阿多诺[N];中华读书报;2002年
8 张玉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考察[N];文艺报;2009年
9 周纪文 朱洁茹;“中国美学三十年暨周来祥教授执教五十五周年”学术研讨会召开[N];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代迅;跨文化转向中的中国美学抉择[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董宏;蔡仪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窦可阳;接受美学与象思维:接受美学的“中国化”[D];吉林大学;2009年
4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赵新雅;探究现代性“美育”思想的中国化过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晓文;中国当代美学新的学科生长点[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恒贵;卢卡奇美学思想述评[D];安徽大学;2003年
4 徐炫;自然何以为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蔡仪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5 李瑞奇;倥偬廿载,,浮沉三纪——陈望道美学思想评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s櫦
本文编号:18991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899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