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从自然溯向“本原”——歌德美学思想阐微
本文选题:美 + 本原现象 ; 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摘要】:歌德所谓"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颇可比拟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对"美本身"或"美的理念"的称述,亦颇近于康德的审美"原型"和谢林的美之"初象"之说;它意味着人对可感事物从审美上向着其"本原"的成全,并因此而以某种可明证于心的理想的美为经验的审美提示一个可依循的标准。此说一以贯之于歌德的艺术("第二自然")视野、艺术家"风格"理论乃至其"世界文学"的睿识,使其在德国古典美学思潮中独树一帜。
[Abstract]:Goethe's so-called "beauty is actually a kind of primitive phenomenon", which is quite comparable to Socrates. Plato's description of "beauty itself" or "beauty idea" is also quite close to Kant's aesthetic "archetype" and Schelling's "initial appearance" of beauty. It means that people aesthetically fulfill the "origin" of the sensable things, and therefore take some kind of ideal beauty which can be proved by heart as an aesthetic hint that can be followed. The view of Goethe's art (second nature), the theory of artist's "style" and even his "world literature" make Goethe unique in the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 trend of thought.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新文,周志艳;论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J];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04期
2 李伟;试论康德美学的“判断在先”原则[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列生;知识增长的四种方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潘秀通,潘源;全球化与本土化——论中国电影理论话语的新世纪突围[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仇春霖;理性的呼唤——兼论德育的本质[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2年02期
6 裔昭印;希腊化时代的妇女与东西文化交流[J];北方论丛;1999年06期
7 李春青;;关于历史题材创作的评价标准与方法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王干才;“实践”范畴生成考略[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李海平;人性与法治——中国法治道路的构建[J];长白学刊;2004年02期
10 姜保志;以人为本的哲学内涵和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党伯;;关于郭沫若和泛神论的关系问题[A];纪念郭沫若逝世十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2 邹元江;;情立世界[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周可真;;生活论——哲学的后现代形态[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刘建立;;试论自然观的人学基础[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杨春时;;中西主体间性美学的互补:审美同情说与审美理解说[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的反思与生存本体论的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琳;分配制度与和谐社会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费多益;论科学的合理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杨平;康德与中国现代美学思想[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刘翠;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3年
6 文贵良;危机与新生[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8 张介明;王尔德唯美叙事的理论和实践[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郑玉明;试论黑格尔艺术认识范畴的实践性内涵[D];浙江大学;2004年
10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3 刘长庚;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黄学龙;论数字技术对电影艺术的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林志刚;关于武术与西方体育审美方式特征的比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陈海明;科学假说探析[D];厦门大学;2002年
9 赵平垣;对模仿论的反思[D];新疆大学;2003年
10 丁奇;纪念性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皮朝纲;庄子美学思想管窥[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黄药眠;亚里士多德的美学[J];哲学研究;1980年04期
3 陈元晖;王国维的美学思想[J];哲学研究;1980年05期
4 陈元晖;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续)[J];哲学研究;1980年06期
5 姚全兴;论蔡元培的美学和美育思想[J];社会科学;1980年02期
6 戴平;美学研究道路漫议——批判姚文元的美学观所得[J];社会科学;1980年03期
7 王子野 ,莫姆疆;拉法格的美学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3期
8 缪俊杰;深入探讨刘勰的美学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5期
9 ;必须重视我们民族的美学思想资料[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1期
10 叶朗;叶燮的美学体系[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童山东;曾玉章;;亚里斯多德《修辞学》与刘勰《文心雕龙》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比较[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2 周锡山;;论冯友兰哲学中的美学思想[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彭锋;;冯友兰美学思想初探[A];传统与创新——第四届冯友兰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郭兴良;;金圣叹美学思想在评点《水浒》中的体现[A];水浒争鸣[第六辑]——2000年水浒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许祖良;;张彦远的绘画美学史贡献[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6 潘必新;;美,自由的生命表现之花——马克思美学思想新探[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应必诚;;《巴黎手稿》与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王向峰;;略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问题[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9 修倜;;论列宁的喜剧美学思想[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周忠厚;;后记[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英子;中国玉雕的意境之美[N];中国矿业报;2000年
2 缪迅;我国首部研究“乔伊斯”专著问世[N];联合时报;2000年
3 石万钦;让盆景艺术走向大众[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4 王文胜;文学艺术的人学解析[N];文艺报;2000年
5 雷淑 杜方泉;为了祖国的荣誉[N];云南日报;2000年
6 邓晓芒;哲命诗魂化典辞[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郝京清;21世纪文论走向:新的综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苗建华;古琴与佛学[N];中国文化报;2001年
9 王世征;“意象”向“法度”的转换[N];中国艺术报;2001年
10 张政文;康德美学思想对二十世纪西方美学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奎河;绵延与积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申喜萍;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裴;隋、唐、五代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4 李珉;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龚黔兰;信仰与美——回族文化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魏红珊;郭沫若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9 蔡同军;普罗米修斯的火种[D];苏州大学;2003年
10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林春;生命的皈依与迷途[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马衍明;自然的追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吴宁;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汪涛;唯美主义与康德美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6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7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尹洪兰;太极拳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莲英;论李渔小说“机趣”艺术[D];郑州大学;2001年
10 郭玉生;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48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4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