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审美交往:人理想的存在方式
本文选题:审美交往 + “我—你”关系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温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B83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衡霞;;论《哈利·波特》的英雄历险叙事模式[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余祖伟;精神分析理论与现代社会文化[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唐祖敏;;屈原的忧患意识及其艺术表现[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付红妹;张虹;;论川端康成的童年经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冉红;《哈利·波特》现象与受众文化心理研究[J];当代电影;2005年03期
6 李支蕃;试议人生对完美与幸福的心理追求——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与精神分析学的一些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余逊涛;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弗洛伊德主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李亚旭;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三种解释方式[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肖向东;与文化同在——论钱钟书对中国现代学术之启示兼及钱氏文化性格[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10 杨晓林;集体无意识与文本阐释的互文性[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苑;才子佳人小说:从一种新小说类型到一种新文学样式[D];复旦大学;2007年
2 崔颖;论志贺直哉文学创作中的人道主义精神[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学昕;南方想象的诗学[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5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6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7 李兵;易卜生心理现实主义剧作研究[D];中央戏剧学院;2005年
8 熊元义;中国悲剧引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徐晓东;镜中野兽的醒来——论电影“奇观”[D];浙江大学;2005年
10 王洪琛;荒诞的人——加缪文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国锋;死亡之舞[D];湘潭大学;2007年
2 张立敏;神仙传记中的神仙信仰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周琰;“思索的小说”:论史铁生小说的哲理意涵[D];扬州大学;2006年
4 李军华;《西游记》主旨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卢昕昕;论数字技术对当代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宏鹏;人本困境:悲剧的存在论根源剖析[D];河南大学;2007年
7 刘海夫;西方精神分析学电影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8 李波;艺术欣赏中的审美偏差[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9 曾长姣;执著于人类心灵痛楚的书写——白先勇短篇小说创作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吴兰;选择·变异——论新感觉派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接受[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W.佛克马 ,斯义宁 ,薛载斌;文学理论中的成规概念与经验研究[J];文艺研究;1987年06期
2 马大康;审美交往与审美愉悦——文学审美本性论要[J];社会科学辑刊;1993年05期
3 马大康;论艺术的审美间离[J];文艺理论研究;1996年05期
4 董晓;超越形式主义的“文学性”——试析巴赫金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J];国外文学;2000年02期
5 马大康;论审美交往:人理想的存在方式[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6 尚东涛;论审美的中介约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1期
7 董馨;古代文论诠释主体的境界层次论[J];思想战线;2003年02期
8 董晔;论审美中的移情现象[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9 王玫;论影视的审美交往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杨林昕;对90年代诗歌畸形发展的精神缺失与迷途之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彦章;公共领域的审美经验[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24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62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