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魏晋六朝的“平淡”之美

发布时间:2018-06-01 09:27

  本文选题: +  ; 参考:《江淮论坛》2005年06期


【摘要】:老子的“淡”、“味”等范畴是哲学意义上的美学范畴,发展到魏晋六朝时期成为真正美学意义上的“平淡”,并具有伦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美内涵。本文试图阐述魏晋六朝的“平淡”所具有的美学意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即重自然、尚本色,并进而说明它在当代社会所给予我们的启示。
[Abstract]:Laozi's categories of "light" and "taste" are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the sense of philosophy, which developed into a true aesthetic sense in the Wei, Jin and six dynasties, and has the connotation of personality beauty in the sense of ethic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ound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bland" in the Wei, Jin and six dynasties, that is, "the extreme of brilliance, attributed to bland", that is, emphasizing the nature and the natural character, and then explaining the enlightenment it gives us in the contemporary societ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B83-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成;《周易》的阴阳之道对古代文学风格主流形成的影响[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2 张旭曙;朱熹的平淡美理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3 杨旺生;贾岛诗风简论[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4 胡艺珊;于平淡的生活中发见人生的诗意──试论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创作[J];昌潍师专学报;1998年06期

5 周凌云;浅淡孟浩然的隐逸及其诗歌的艺术特色[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2期

6 崔运武;论中国早期现代化中平淡型地方当政者的研究价值[J];江苏社会科学;1999年03期

7 倪龙娇;论董其昌山水画的平淡意境[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周亚明;平淡与真味[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9 张晶,李淑辉;论宋代绘画美学中“韵”的范畴[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3期

10 李淑云,刘海清;论平淡[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严飞;广州化工市场高处不胜寒[N];中国化工报;2000年

2 毛柏银;余姚塑料原料交易又趋平淡[N];中国化工报;2000年

3 牛田;广东铜市软了[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孙红;平淡之中有亮点[N];中国汽车报;2000年

5 袁南征;平淡从容 真实隽永[N];中国文物报;2000年

6 董保纲;绚烂之极是平淡[N];贵州政协报;2000年

7 韦野;留下时代的步伐[N];河北日报;2000年

8 ;空气净化器市场走出平淡[N];科技日报;2000年

9 马长征;平淡处见珍贵[N];文学报;2000年

10 ;评价甲A[N];中国体育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史宪峰;凝练隽永 自然真诚[D];吉林大学;2006年

2 刘玮;“平常心是道”[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63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63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7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