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践美学”的现代性批判
本文选题:实践 + 新实践美学 ; 参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摘要】:“新实践美学”是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之争孕育出的一个由多家美学理论组成的美学流派。“新实践美学”在实质内容上并没有超出“旧实践美学”的理论思路和理论范式。“新实践美学”的理论思想具有西方美学在现代性发展行程中出现的诸种缺陷。
[Abstract]:"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is an aesthetic school composed of many aesthetic theories.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does not exceed the theoretical thinking and theoretical paradigm of "Old practical Aesthetics" in substance. The theoretical thought of "New practical Aesthetics" has the defects of western aesthet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t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B8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玉能;实践美学与现代性[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与实践观点[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易中天;走向“后实践美学”,还是“新实践美学”——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4 邓晓芒;什么是新实践美学——兼与杨春时先生商讨[J];学术月刊;2002年10期
5 张玉能;实践美学:超越传统美学的开放体系[J];云梦学刊;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志华;谢雪娇;;唐卡符号在社会变迁中的建构与解读——以德格八邦噶玛噶孜唐卡画的田野调查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2 曾文雄;;中西语言哲学“语用学转向”新解[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3 吴玉军;;确定性追求与自我的失落——考察前现代人生存境遇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单传友;;时间间距:意义的创生之渠——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杨丽萍;;论教师实践知识及其彰显[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吴克领;;新农村集贸市场化缓慢的原因探析——基于淮安市W村的社会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9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汪济生;;建设能够直面经验、介入实践、前瞻未来的美学——关于当前及未来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策略的思考之一[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吴彩强;;Intentionality等于Intensionality吗?[A];第十三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浙江大学代表团论文集[C];2007年
3 陈德敏;杜辉;;环境法范式变革的哲学思辨——从认识论迈向实践论[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4 东方朔;;理性、现代性与中国哲学的未来——兼评新儒家对传统哲学现代转化之探寻[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能为;;伽达默尔与形而上学问题[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6 刘强;;超越实践美学在生命美学基础上开拓发展[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松;刘中发;;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探究[A];第八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强制措施制度的修改及执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晓;形式反思的抽象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吴洪富;大学场域变迁中的教学与科研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方菲;伦理视阈下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梁光焰;回到美自身的领域[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同;从布迪厄的惯习、场域理论看网络论坛中网民话语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晓博;社会学知识客观性的实现途径—布迪预先构建与参与性能象化的重新解读[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明华;对审美生存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苗苗;论伽达默尔的问答逻辑[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蒋涛;论伽达默尔的诠释学经验[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建桥;基于场域理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莎莎;小学语文新教师专业成长的生活体验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闫红丽;实践取向的美国职前教师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锁馨;国际视域下实践导向的教师培训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弘;存在论美学:走向后实践美学的新视界[J];学术月刊;1995年08期
2 杨春时;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3 杨春时;实践乌托邦批判——兼与邓晓芒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月;;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新阶段——新实践美学[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4期
2 单小曦;中国当代美学建构的哲学基础之争及其局限[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3 张弓;;蒋孔阳:新实践美学的奠基人[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的创新探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刘晶;;不断“自我超越”的实践美学——论新实践美学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12期
6 杨春时;新实践美学不能走出实践美学的困境——答易中天先生[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7 邓晓芒;;新实践美学的审美超越——答章辉先生[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8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研究(专题讨论) 主持人讲话[J];云梦学刊;2010年03期
9 易中天;走向“后实践美学”,还是“新实践美学”——与杨春时先生商榷[J];学术月刊;2002年01期
10 聂运伟;;原始模仿活动与实践美学的内在规定性[J];河北学刊;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10 执笔人 张旅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2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3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7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8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65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6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