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的审美创作能力论透视
本文选题:审美创作 + 审美感受能力 ; 参考:《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摘要】:正 作为审美活动的极致,文艺审美创作活动,尤其是要真正达到文艺审美创作的顶峰,以创作出永不凋谢的艺术奇葩,审美创作主体则必须具有超乎常人的、旺盛的审美创作能力。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创作主体所必须具备的这种审美创作能力进行过多方面的论述。本文拟对其审美智能观中所涉及到的创作主体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直觉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审美理解能力、审美传达能力等智能因素的
[Abstract]:As the extreme of aesthetic activities, literary and artistic aesthetic creation activities, especially in order to truly reach the peak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aesthetic creation, in order to create a beautiful work of art that will never wither, the subject of aesthetic creation must have a transcendent character. An exuberant capacity for aesthetic creation. Liu Xie, in Wen Xin Diao long, discusses this kind of aesthetic creation ability that the creative subject must possess.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discuss the intelligent factors such as aesthetic feeling ability, aesthetic intuition ability, aesthetic imagination ability,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ability, aesthetic communication ability and so on, which are involved in his aesthetic intelligence view.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金燕;;“应目”——审美观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2 李秀莲;元好问创作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及其美学渊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1期
3 黄颇;;马列主义审美中介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4 李天道;《诗镜》审美创作作用论述评——藏族古代文艺美学思想研究[J];青海民族研究;1992年02期
5 李天道;中国古代审美体验论命题析[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6 李天道;中国古典美学审美心境构筑论三题[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7 李天道;刘勰的审美主体心理结构建构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8 廖信裴;;论审美创作的良好心态——虚静[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1期
9 徐慧菁;创意素描训练的意义与方法之我见[J];装饰;2005年05期
10 李天道;中国古代审美知觉论[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农彦;;农村小学如何就地取材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于庆宝;隋丹妮;李长军;唐一源;;想象能力研究概况[A];大连理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术论文集(第2卷)[C];2005年
4 田立松;;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5 段建军;;审美活动中的自我与他人——审美创造价值观简论[A];价值哲学发展论[C];2008年
6 徐敏;;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湖南卷)[C];2010年
7 徐敏;;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8 李星良;;人性与人的审美[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二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王全志;;作文,是心灵的轻吟低唱——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10 李倩;;谈学生写作思维的启发[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军;想象能力强也是特长[N];文汇报;2004年
2 云霄职专 甘锦晖;展开想象 拓宽思路[N];福建科技报;2002年
3 淮安市盱眙县官滩中心小学 毕静;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审美能力培养[N];江苏经济报;2009年
4 刘长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养生是一种高尚的审美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武威第十三中学 王建华;古诗词教学与中学语文素质教育浅见[N];武威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朱芙蓉;记忆是想象之母吗?[N];科技日报;2008年
7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8 楼昔勇;审美活动是社会实践的产物?[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山东省高青一中美术组 李丽丽;欣赏课中的情感共鸣[N];美术报;2006年
10 程彦儒;浅谈作文教学[N];中国改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蓓;“道成肉身”:信仰和审美的相遇[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3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4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5 成联合;崇高的面相——审美形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琴;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D];复旦大学;2009年
7 范秀娟;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8 刘凯;康德美学中的自由[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胡友峰;康德美学中自然与自由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光钰;柳宗元审美创作及理论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任晓文;中国古典审美活动范畴中的“观”[D];山东大学;2010年
3 苏洁;“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D];山东大学;2008年
4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宗营芳;审美价值的基本理论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赵,
本文编号:19662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66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