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美学与“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本文选题:后现代主义美学 + 审美现代性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摘要】:后现代主义美学对于审美现代性的反对首先从审美问题的外在结构出发,寻找社会权力结构在审美主义中的体现;其次,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倾向导致了对传统哲学话语的消解,而后现代主义美学也以同样的方式对现代主义美学话语进行了具体的批判;最后,后现代主义美学与当代激进社会理论的联系又为这一批判增添了更多的理论内容。
[Abstract]:The opposition of post-modernist aesthetics to aesthetic modernity begins with the external structure of aesthetic problems and seeks the embodiment of social power structure in aestheticism, secondly, the theoretical tendency of postmodernism leads to the deconstruction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discourse. Post-modernism aesthetics also criticizes the discourse of modernism aesthetics in the same way. Final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tmodernism aesthetics and modern radical social theory adds more theoretical content to this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B83-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新军;;权利概念的历史[J];法学研究;2007年04期
2 阎嘉;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兼评戴维·哈维的后现代理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陈勋;略论时尚消费[J];前沿;2004年06期
4 张建生,王秋梅;高校时尚文化谈[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王杰;;大众文化语境下新生代小说的叙事策略[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6 王又佳;我国当前建筑语境中的流行现象的思考[J];建筑学报;2005年01期
7 李家满;田雪妍;;论中产阶层对消费时尚的引领[J];理论界;2006年07期
8 李频;解读《时尚》连环梦[J];中国编辑;2003年05期
9 虞英;虚空·流动·时间——立体主义之于建筑空间革命的诸多启示[J];安徽建筑;2004年01期
10 徐向阳;;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仰海峰;;弹性生产与资本的全球空间规划[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2 庄永成;;我国工业设计急需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徐连明;;时尚杂志流行文化中的白领形象研究——以《时尚·COSMO》为个案[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霞;危机下的文学图景[D];上海大学;2007年
2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唐英;消费时代电视广告审美特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刘芳;时尚杂志与中产阶级女性身份[D];上海大学;2006年
5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潘宇鹏;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淑辉;时空交界下的文化抉择[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朱国昌;晚清狭邪小说与都市叙述[D];上海大学;2007年
9 陈彬;宗教权威的建构与表达[D];上海大学;2007年
10 刘玲;拉康理论视野中后现代社会的欲望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来仪;城市发展新动力[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婷婷;中国高端女性时尚杂志经营运作状况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茜;中外动画文化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叶晓倩;行走宜家:宜家的物品体系与消费空间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倪蓓蓓;论现代绘画中的童趣现象[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李拉扬;旅游者时尚消费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何晓宁;演绎与形态:男性首饰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吴茗;从《瑞丽》看我国时尚杂志的消费主义倾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游江;论西方艺术中的先锋派概念[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10 黄媛;从中国20世纪的插画看大众审美趣味的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象客;后现代美学[J];国外社会科学;1994年02期
2 徐良;海德格尔与西方美学的后现代主义走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6期
3 袁义江,,盛凌振;论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渊源及其对美学的影响[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4 潘知常;荒诞的出场——在阐释中理解当代审美观念[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5 ;湖北高校学报之窗[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崔育斌;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作品选[J];装饰;2004年05期
7 岳友熙;叶茂根深的实践美学[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泓峻;沉沦的自然及其拯救——对不同美学语境中自然之地位的考察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李艳丰;;“后美学”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现实[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张玉能;;新实践美学的告别——答章辉博士[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霍炬;反审美的意识形态[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70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70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