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蔡仪美学再认识

发布时间:2018-06-03 04:11

  本文选题:蔡仪美学 + 内在矛盾 ; 参考:《思想战线》2002年03期


【摘要】:蔡仪美学在 2 0世纪下半叶表面上享有崇高地位 ,但实际上却有着悲剧性命运。新中国成立后 ,蔡仪美学于其唯物主义认识论美学立场外 ,又引入意识形态理论及毛泽东政治功利主义美学思想 ,前者是客观主义的思路 ,后者是主观主义的思路 ,造成了其理论内部的深刻矛盾。就其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在逻辑发展及其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主观主义传统相左而言 ,蔡仪美学均有另类性质 ,这是其美学理论未能被学术界普遍接受的根本原因。蔡仪美学当有新的学术前景 :化观念为方法 ,以深入细致的审美对象的实证研究 ,走从哲学认识论美学到科学美学的学术路线
[Abstract]:Cai Yi aesthetics enjoyed a high status on the surfac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but in fact it had a tragic fate.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Cai Yi aesthetics introduced ideology theory and Mao Zedong's political utilitarian aesthetic thought in addition to its materialistic epistemological aesthetic standpoint. The former is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objectivism, the latter is the thought of subjectivism. Caused the deep contradiction inside its theory. In terms of its intrinsic logic development of materialism epistemology and its contradiction with the traditional subjectivism of Chinese classical philosophy aesthetics, Cai Yi aesthetics has an alternative nature, which is the fundamental reason that its aesthetic theory has not been generally accepted by academic circles. Cai Yi aesthetics should have a new academic prospect: turn the idea into a method, take a thorough and meticulous empirical study of aesthetic object, walk the academic route from philosophical epistemological aesthetics to scientific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B83-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红;当代黑人女性成长的轨迹——浅评《紫颜色》中西丽亚人的人物形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杨福生;1960年代两部全国统编教材得失论[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彭丽鸿;;普列汉诺夫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艺术起源说及其影响[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吴建民;;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5 高文强;;从生成语境看“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合理限度[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苏新连;再谈女权主义与英语的性别歧视[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7 郑靖茹;对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编著的思考[J];理论与创作;2003年03期

8 郑惠生;对大学文艺学的批评能这样吗——就《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周西云;论“情节”的刑法立法地位[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刘志华;“十七年文学批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3 余富兆;从现实主义的复归到多元并举[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4 李茂叶;人文语言视域下的文学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孙莉;论蒋孔阳的文学批评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彭立鸿;普列汉诺夫与中国现代文艺思潮[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阳;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编写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梦湖;关于“后新时期”文艺观念变革的若干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霍九仓;蒋孔阳文艺美学思想评述及其当下之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杨晓青;童庆炳文艺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秦纪兰;中学语文审美式教学探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金龙;中国文艺学形式范畴的语义分析及百年来的演变概况[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郭敏;隐蔽的成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炫;自然何以为美?生态主义视野中的蔡仪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714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714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4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