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为果论——佛教美学的构造前提
本文选题:空 + 果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01期
【摘要】:空若作为美学概念出现,视空为果,乃其不可或缺之条件。如果把因果理解为一种时间"序列"的话,"果"无疑是此过程的终点。这一"序列"本身蕴涵的是理性的求索,强调终点,则确立了审美的视界。空的历史发展表明,它越来越果位化了,越来越偏重于对心识所转,心意所得这一结果的证明以及描摹,越来越趋近于一种审美范畴。
[Abstract]:Emptiness is an indispensable condition if it appears as an aesthetic concept and regards space as its result. If causality is understood as a time series, the effect is undoubtedly the end of the process. This "sequence" itself implies rational search and emphasizes the end point, which establishes the aesthetic horiz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emptiness shows that it becomes more and more fruit-oriented, more and more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conversion of the mind to the mind, and the proof and description of the result of the mind comes closer to an aesthetic categor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建立;;试论“丑”在审美范畴中的表现[J];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2 李艳;;恐怖——一个新的审美范畴[J];河北学刊;2011年01期
3 祁建立;;续论“丑”在审美范畴中的表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张晶;“逸”作为审美范畴在唐宋时期的迁替[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4期
5 曹桂生;“气韵”审美范畴辨——兼评张锡坤的“气韵”范畴观[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邓月影;刘劲杨;;复杂性视野中的审美范畴研究——以悲范畴为例[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张吉洋;;略论荒诞审美范畴[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邹元江;;“和”作为审美范畴的限度[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9 大志;一个有待开拓的审美范畴—“丑”(上)[J];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映白;;审美范畴探概[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南南;;生命本体的反省与忧虑——中国古代惆怅审美范畴研究提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怡;;复归意识·山水审美及其文化解释[A];全国第三届生态美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邱紫华 宋雄华;宏大的范畴体系[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管才君;论魏晋南北朝“气”审美范畴的泛化与成熟[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2 廖瑞昀;审美范畴“势”在文艺作品中的表现方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3 夏雪萍;汉魏六朝“妙”审美范畴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4 白晓宁;明清绘画审美范畴—“势”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海丽;天机审美范畴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王春朋;“纤y鄙竺婪冻胙芯縖D];湖北民族学院;2014年
7 陈振路;审美范畴“气象”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8 杜伟;论丑[D];厦门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89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8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