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空中象征符号中介的审美自反——论拉什和厄里审美自反性观念的时代哲学意义
本文选题:自反性 + 审美阐释 ; 参考:《哲学动态》2010年07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华北电力大学政教部;
【基金】:华北电力大学宣传部和政教部(保定)思想政治教育专项基金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华,刘明建,夏方明;风险社会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文明[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韩德明;;反思性法制现代化初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武术杰,王宏军;全球化的两个维度:风险社会与开放社会[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4 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上)[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5 苏国勋;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与共生(下)[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6 肖瑛;“反身性”研究的若干问题辨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刘啸霆,王成兵;发展问题与哲学姿态[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8 邹诗鹏;;民族精神的现代性处境[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晏辉;当代生活世界的价值哲学批判[J];江海学刊;2004年01期
10 闫钟;;风险社会视野中的科技进步[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2 李海平;后现代背景下行政法的范式转型——迈向反思型行政法[D];吉林大学;2004年
3 张盾;现代性问题图景中的马克思哲学革命[D];吉林大学;2004年
4 郭忠华;解放政治的反思与未来[D];复旦大学;2004年
5 韩红;交往的合理化与现代性的重建[D];黑龙江大学;2004年
6 李庆霞;社会转型中的文化冲突[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刘孝廷;未来的哲学研究——未来形而上学导论[D];吉林大学;2004年
8 山小琪;现代性的制度之维[D];复旦大学;2005年
9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D];南京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建刚;郁达夫小说创作中的文化冲突与选择[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宋书强;论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的现代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艳;危机事件中的公共议论[D];吉林大学;2005年
4 韩冰;透过SARS看风险社会中的信任危机[D];吉林大学;2005年
5 江振峰;关于现代性在中国命运的哲学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6 孙颖东;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反思到永恒的价值诉求[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王吉春;地方、国家与教育变迁[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玉华;论社会转型期中国社会的风险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宗海勇;贝克风险社会理论批判[D];苏州大学;2007年
10 何华玲;风险社会的公共治理问题探析[D];苏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达仁;;美学:面向新时代——关于我国当代美学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许心宏;酒神美学阐释向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刘伯珍;论“拙”[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陈桂梅;晚明及清“生”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怡静;恐惧的审美现代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0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90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