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亲和”的美学──关于审美生态观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6-07 11:18

  本文选题:美学 + 审美生态观 ; 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摘要】:在美学维度上,审美生态观通过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整体把握而建立起来。它把生态存在当作"非技术性"对象,在人与世界关系的内在平衡性方面,致力于从"非私利"立场思考复杂的生态现象及其问题,以便有效地确立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整体意识,包括对生命的虔敬与信仰、对自然存在的感受而非占有、强调生命的内在充盈而非以"创造"名义实行对外改造。在生态领域,美学的基本目标是构建以"亲和"为核心的审美生态观,,这既是对于生态存在的新的美学认识,又是一种人对自身与世界关系的价值体验方式,一种新的美学价值论。
[Abstract]:In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the aesthetic concept of ecology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overall grasp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world. It regards ecological existence as a "non technical" object, and is committed to thinking of complex ecological phenomena and problems from the standpoint of "non selfish"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establish the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ife. In the ecological field, the basic goal of aesthetics is to construct the aesthetic ecological view of "affinity", which is not only a new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existence, but also a new aesthetic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existence. The new way of aesthetic value is the way people experi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美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玉宏;赵艳艳;;私家车浪潮引发的社会问题与应对策略[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汤天滋;主要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经验述评[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02期

3 胡年春;技术和工具—新环境的创造者——麦克卢汉媒介文化研究新论[J];当代传播;2002年05期

4 周晶;当代中国环境问题根源初探[J];丹东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5 王勇,李玉璧;西部开发与中国法治的本土化进程——一个法社会学的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6 刘翠娥;简论海德格尔关于技术的追问[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曾林;科学技术的合理性地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吴文新;科技与人性的矛盾:人类困境的一种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阎光才;技术社会中大学教育的人文与生态关怀[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10 郑雨;技术理性和艺术理性论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盛国荣;;论技术的社会活动过程性[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郝凤霞;技术的社会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4 方巍;环境价值论[D];复旦大学;2004年

5 钟华;思与诗的对话[D];四川大学;2004年

6 王俊;于“无”深处的历史深渊[D];浙江大学;2005年

7 周文文;伦理 理性 自由[D];复旦大学;2005年

8 杨晓林;叛逆与困惑[D];苏州大学;2005年

9 李世雁;环境危机的多向度分析[D];东北大学;2002年

10 王兴国;从逻辑思辩到哲学架构[D];南开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山冰;网络、网络主体与网络外部性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何玉;住宅的伦理功能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王孝伟;人才视野中的科学技术[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宇飞;理想世界的建构与现代性的失落[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李艳鸽;现代反科学的认识根源及其社会危害[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邵雯艳;在功利与唯美之间——传播视野中的纪录片选题[D];苏州大学;2003年

7 姬志闯;“人”的失落与回归[D];河南大学;2004年

8 晏如松;技术的价值荷载及其审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9 林丹丹;网络文化与当代艺术审美[D];暨南大学;2004年

10 黎昌珍;论社会文化环境对技术发展的影响[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909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909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0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