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关键词“崇高”的生成和流变
本文选题:美学范畴 + 王国维 ; 参考:《文艺争鸣》2009年11期
【摘要】:正中国由古老的封建社会被迫卷入近代化的洪流中,势必会产生意识形态上的种种变革,延伸到学术领域自然也会呈现出断裂式的学术发展特征。中国近代对西方美学学科的引入正是浸润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而学科的引进必然伴随着一系列概念、范畴作为支撑,其中出现于近代审美理想转换中的"崇高"范畴并不是来自于传统思想文化的孕育,而是伴随着近代西学东渐的大潮从西方引进的,它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的土地上扎根成长,源于它所携带的异域文化气息满足了中国时代转型的价值需求。
[Abstract]:In China, the ancient feudal society was forced to get involved in the current of modernization, which is bound to produce various ideological changes, extending to the academic field and naturally show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eaking academic development.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aesthetic discipline in modern China is infiltrating in this trend of the time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discipline is bound to be accompanied by a series of concepts, supported by category. The category of "sublime", which appear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aesthetic ideal, was not derived from the gestation of traditional ideology and culture, but was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 along with the tide of western learning to the east in modern times, and it was able to take root and grow on the land of China. The exotic culture which it carries satisfies the value demand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times.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先,侯曙芳;试论工科院校大学生的审美教育[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彭锋;从狭义美学到广义美学——兼论蔡元培美学的现代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顾建华;审美教育与艺术教育[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5 张占国;试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问题[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6 周桂君;济慈在哥特传统中的超脱与沦陷——《伊莎培拉》的光晕与阴影[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7 高政锐;《古诗十九首》的时空意识[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9期
8 张学松;从意象建构看建安与盛唐风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9 王静波;;浅论《舞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成远镜;隐秀与意境比较谈──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2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3 张天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笔下菊花意象的三重境界[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陈根;;产品本土化设计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6 阴元铮;;艺术治疗的发生机制初探[A];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进展——全国第十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7 贺昌盛;;晚清民初“文学”学科的学术谱系——从“词章”到“美术”再到“文学”[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工;演进与运动:中国美术的现代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0年
2 曾红;传统人格的结构转换和现代延伸[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邓庆坦;中国近、现代建筑历史整合的可行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于平;中国现当代舞剧发展史纲要[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10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周丽;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10 秦琴;《溪山琴况》中的音乐审美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秀仁;再论绰尔城(塔子城)历史地理诸问题[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2 王慎行;v佟雒目际蚚J];人文杂志;1980年05期
3 郭和平;写壮阔之景 抒深远之意——读《登鹳雀楼》[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4 王振铎;一个文艺学说的形成——从“境界”到“意境”[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叶朗;石涛“画语录·尊受章”的解释问题[J];美术研究;1980年04期
6 蓝华增;说意境[J];文艺研究;1980年01期
7 傅晓航;戏曲史科学的奠基人——读《王国维戏曲论文集》[J];文艺研究;1980年02期
8 蒲震元;写川欲浪 图石疑云——浅探意境兼评几种流行的说法[J];文艺研究;1980年05期
9 叶朗;艺术形式美的一条规律[J];文艺研究;1980年06期
10 陈元晖;王国维的美学思想[J];哲学研究;198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杜书瀛;;百年扫描——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回顾[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赵绪成;;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甲骨文书法展开幕词[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7 张俊之;;罗振玉对甲骨文书法的贡献[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8 李永良;;河西汉简的发掘与研究[A];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9 吴书荫;;明清戏曲存目钩沉录[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10 李庆本;;王国维与古典美学的现代转型[A];儒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要义不是三纲六纪[N];北京日报;2000年
2 江林昌;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金谷子;灯火阑珊处[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孙红敏;一个人和他经历的历史[N];重庆商报;2000年
5 孙燕;在现实与历史间思考[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李学勤;夏商周文化的异与同[N];中国文物报;2000年
7 黑龙江 王德祥;中华诗词随手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8 刘文锁;尼雅河的古代文明[N];光明日报;2000年
9 赵洛;元曲:大都?中都?[N];光明日报;2000年
10 包崇肖;作家的乏学与作品的乏力[N];工人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朝明;旧籍新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田旭东;20世纪中国古史研究主要思潮概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骆冬青;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美学与文艺美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李丽;《人间词话》辨[D];暨南大学;2003年
5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宋宝珍;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李瑞明;雅人深致[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朱惠国;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晖;现代诗学中的审美主义:中国与西方[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庄桂成;中国文学批评现代转型发生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珩;人性论与先秦管理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马军英;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D];郑州大学;2001年
3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4 秦竞芝;陈寅恪与新考据学[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5 申扶民;美学范畴与神话[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宋兵;清真词接受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刘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D];西北大学;2002年
8 王小恒;先秦“中和”美学思想探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霍婧;中国现代美学思想之奠基[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念东;邓以蛰绘画美学思想初探[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000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0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