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古典主义与审美主义批判

发布时间:2018-06-09 04:31

  本文选题:审美主义 + 新古典主义 ; 参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摘要】:正 一、关于古典主义与审美主义周来祥、陈炎在《中西美学比较大纲》中指出:“‘古典主义’有广、狭二义。狭义的‘古典主义’是指发源于17世纪的法国,波及当时整个欧洲的‘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广义的‘古典主义’则是建立在素朴辩证法基础之上的,以调和矛盾、强调平衡、回避冲突,向往和谐为主要特征的美学原则。我们认为,在中西文艺史上,前资本主义时代,尤其是封建时代的绝大部分文艺作品,都是这一原则的产物。”这种划分,在本质上更倾向于文化哲学的角度,而非就文艺论文艺,它是从文化哲学角度对文艺发展及其精神型态的规定。很富有启迪意义,但还不是本文所谓的“古典主义”。苏联哲学家弗·让·凯勒主编的《文化的本质与历程》一书,提出了马克思文化哲学
[Abstract]:First, on classicalism and aestheticism Zhou Laixiang, Chen Yan pointed out in the Comparative outlin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esthetics: "classicism has broad and narrow meaning." The narrow sense of classicism refers to the Neo-classicism which originated in France in the 17 th century and affected the whole Europe at that time. The broad sense of classicism is based on simple dialectics,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reconciling contradictions, emphasizing balance, avoiding conflicts and yearning for harmony. We believe that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and art, the precapitalist era, especially the feudal era, is the product of this principle. " This kind of division, in essence, is more inclined to the angle of cultural philosophy than to the art of literature and art. It is the stipul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its spirit form from the angle of cultural philosophy. Very enlightening, but not the so-called "classicism" in this paper. The essence and course of Culture, edited by Soviet philosopher Jean Keller, puts forward Marxist philosophy of cultur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梅珑;;审美主义的“现代”定位及其“后现代”发展逻辑[J];社会科学家;2011年06期

2 邹华;;近三十年来中国审美主义思潮的三种形态[J];学术月刊;2011年03期

3 刘毅青;;思想史的意义与经验感受的张力——中国现代美学研究的两维拓展[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马建高;;论梁启超“趣味”美学思想的现代审美主义追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2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吕宏波;;梁启超的“趣味”范畴与中国美学现代性[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4 杨平;;“审美代宗教”说的文化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朱志荣;;论梁启超的审美趣味观[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吴兴明;;消费时代或全球化:重振美学的一线新机[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胡友峰;如何研究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N];文艺报;2011年

2 韩雷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澄明“审美主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肖建华;当代美学的审美主义转向[N];光明日报;2009年

4 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肖鹰;诗意地栖居在审美主义的白夜[N];社会科学报;2004年

5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邋刘连杰;建立健全的身体美学[N];光明日报;2008年

6 吴琼;艾柯的摆锤[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师雅惠;继承发展前辈学者的美学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郑玉明 冯学勤;中国现代美学的资源与实践[N];光明日报;2009年

9 厦门大学中文系 杨春时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德胜 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中心 彭锋;“美学与日常生活”[N];光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世祥;20世纪中国审美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春菊;艺术拯救人生[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张文通;海德格尔的主体间性美学思想[D];厦门大学;2006年

3 李自红;现代性的困惑[D];暨南大学;2002年

4 蒋虹;论刘小枫早期美学思考与转向[D];中南大学;2007年

5 傅玉玲;福柯的“生存美学”[D];厦门大学;2008年

6 李钟秀;超越困境:刘小枫神学研究中的生存美学[D];苏州大学;2011年

7 谢许航;席勒美育思想的现代性批判[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邱佳佳;对当代美育关键词之一“情趣”的考察[D];西南大学;2010年

9 孟繁中;视觉文化时代的中国审美文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崔璨;福柯的生存美学及当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989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9989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f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