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周易》与生态美学

发布时间:2018-06-10 16:51

  本文选题:《周易》 + 生态美学 ; 参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摘要】:《周易》所有的卦象都是由阴阳两仪组成的,都是以天地之文而喻人之文,表达了中国古代特有的生态美学整体论思想。从美学的角度来解读《周易》,可以有文艺美学、生命美学和生态美学的三种解读方式。相比较而言,生态美学的角度更能贴近《周易》美学的精神实质和理论全貌。文艺美学的解读、生命美学的解读,也都可以上升到生态美学层面。
[Abstract]:All the hexagram images of Zhouyi are composed of Yin and Yang, and all of them express the unique thought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ancient China. There are three ways to interpret the Book of changes from the angle of aesthetics: literary aesthetics, life aesthetics and ecological aesthetics. Comparatively speaking, the angl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more close to the spiritual essence and theory of Zhouyi aesthetics.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terary aesthetics and life aesthetics can also rise to the level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重点学科基地重大招标项目“阴阳两仪思维与中国审美文化研究”(08JJD751077)
【分类号】:B83-069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全田;禅宗文化的悟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程金福;论广告艺术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胡钟寰;“虚静”的审美机制与中国审美精神[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王珂;论新诗诗体建设的恶劣生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袁济喜;从人生忧患到审美升华——王国维境界说的人文探幽[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6 杨家友;船山诗学的“势”论[J];船山学刊;2003年01期

7 李昌舒;;论魏晋时期情的觉醒与玄学的关系[J];船山学刊;2005年04期

8 彭晓燕,乔京禄;浅论《美术欣赏》课程效果的优化[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林继中;文学的文化建构初论[J];东南学术;1999年04期

10 易存国;关于艺术美学建立的初步思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天宇;;郑玄校《三礼》取拾异文所遵循的习用易晓的原则考析[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廖名春;;楚简《周易》恛卦六二爻辞新释[A];易学与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易学卷)[C];2005年

3 钟仕伦;李天道;;论中国传统美学之自由审美精神[A];“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宝兆;《内经》藏象理论体系的发生学研究[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2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4 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7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陈长书;《国语》词汇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菁;南宋四洪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凌;王国维的“境界”理论[D];西北大学;2002年

3 聂丽娟;张载、张协、张亢集校注[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薛荣莉;徜徉在学术与人生的诗意境界[D];暨南大学;2002年

5 邢培顺;刘向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肖智成;中国现代小说与回归自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陈冰;傲绝千古 彰显独特文化内涵的传奇叙事——唐传奇的叙事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赵倩;论“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绍华;董仲舒君主观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任晓彤;《易经》虚词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强;;生态美学视野下的中西自然观[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2 宋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自然美学辨析[J];晋阳学刊;2011年04期

3 李启军;胡牧;;生态美学视阈下人与自然的关系[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4 李振纲;李娜;;走向荒野:天地之美的现代回归——罗尔斯顿的生态美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曹立倩;黄智宇;;浅析生态美学思想在当代社会城市人生存危机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6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张鸣;;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曾繁仁;;试论生态审美教育[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代迅;;审美态度的恰当性:中国当代美学的自然美[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4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丕显;孙琪;;生态美学偏至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王鹏周;;新中国六十年美学研究历史回顾[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刘悦笛;;当代中国美学:问题与反思[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5 郭昭第;;美学的学科困惑、根源及策略[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谷鹏飞;;中国美学的现代发生与当代困境[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戴冠青;陈志超;;“主体间性”美学理论对中国美学发展的意义[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繁仁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生态美学究竟有哪些新突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刘悦笛;“生态美学”的系统阐释[N];人民日报;2010年

3 安佰鸿 北京语言大学;生态美学会通中西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曾繁仁;生态美学的产生及其意义[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成中英 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易》宇宙论:中国美学的理论之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万莲子 王琼;中国生态美学的意蕴[N];文艺报;2005年

7 曾繁仁;生态美学在当代美学学科中的新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啸;“意识到生态之美,是人类的第二次觉醒”[N];衢州日报;2011年

9 彭立勋;生态美学:人与环境关系的审美视角[N];光明日报;2002年

10 刘成纪;生态学时代的新自然美学[N];光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隋丽;现代生态审美意识的生成与文本建构[D];辽宁大学;2008年

2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静;易学思想与生态美学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5 陈琰;郭象《庄子注》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超群;生态美学:个体精神生态的建构及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玮;当前国内生态美学研究中的哲学基础问题探索[D];延安大学;2010年

3 陶冶;生态美学主旨与当代人和自然关系的审美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尚秋实;《周易》美学观及其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5 邓亚梅;希腊神话的生态美学阐释[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艳丽;曾繁仁生态美学思想哲学基础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小云;平衡论生态美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8 邵丰;当代视域下的庄子生态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朱艳雯;生态美学的哲学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03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03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6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