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美学的文化学转向

发布时间:2018-06-15 01:02

  本文选题:当代美学 + 文化学转向 ; 参考:《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摘要】:20世纪末和世纪之交,美学和文学艺术理论领域出现了文化学转向。在西方与在中国,发生这种转向的语境不完全相同。走出康德式的审美无利害和艺术自律,将分析美学与美学上的文化学转向结合,成为当代中国美学发展的特色。正确认识西方理论及其在中国的误读,清醒认识当代中国文学理论资源,建立一种既有普世因素,也有个性特征的美学和文学理论,是中国美学研究的当务之急。这种新的研究会带来新的学术气象,代表着当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发展方向。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and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re was a cultural turn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and literary theory. In the West and in China, the context in which such a turn occurs is not exactly the same. I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aesthetics to go out of the Kantian style of aesthetics without interest and artistic self-discipline and combine the analysis aesthetics with aesthetic culturology. It is an urgent task for the study of Chinese aesthetic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western theories and their misreading in China, soberly understand the theoretical resources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establish a kind of aesthetic and literary theory with universal factors as well as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This new research will bring a new academic atmosphere, representing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B83-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建平;;美学的文化学转向[J];阅江学刊;2011年03期

2 杨协成;;“吃”透学生 常教常新——三教《拿来主义》有感[J];师范教育;1993年Z1期

3 马铁丁;;拿来主义” 读书札记之一[J];读书;1956年03期

4 韩书文;;“拿来主义”琐议[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5 董健;“拿来主义”与外国文学研究——与《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叶逢植、应天士同志的谈话[J];当代外国文学;1990年03期

6 一知;;拿来主义不是全盘西化[J];前线;1987年03期

7 王小平;小议“拿来主义”[J];武汉金融;1995年04期

8 刘翠湘;李鼎荣;;寻根文学与拿来主义[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赵绥儒;;“拿来主义”辨析[J];理论探索;1990年02期

10 黄旅德;;论鲁迅的“拿来主义”系统[J];新疆社科论坛;199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腾;刘峰;胡善清;曾涛;;嵌入式实时并行信息处理系统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A];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第13分会场)[C];2006年

2 张嘉国;;船舶工业自主创新经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A];2006中国大连国际海事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孟宪元;李文元;范京;;FPGA与自主创新和高技术产业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龙腾;刘峰;胡善清;曾涛;;嵌入式实时并行信息处理系统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张元端;;绿色住宅与住宅产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6 彭艳;;中药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A];2006第六届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义高;;不断扩大的融资需求是知识型企业扩张的主要动力[A];第二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暨科学学与科学计量学国际学术论坛2006年论文集[C];2006年

8 王家耀;;自主创新与GIS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田民波;;电子材料与自主创新[A];第八届中国覆铜板市场·技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10 严扬;;经济衰退下中国制造业的出路[A];创新设计管理:2009清华国际设计管理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包永辉;“拿来主义”,,拿不来企业核心竞争力[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2 包永辉;“拿来主义”拿不来企业核心竞争力[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华夏;从“拿来主义” 到自主创新[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4 鲁培康;拿来主义也是创新[N];经理日报;2008年

5 阳子;拿来主义与自主创新[N];中国民航报;2005年

6 本报见习记者 樊丽萍 本报记者 邵岭;自主创新不排斥“拿来主义”[N];文汇报;2005年

7 包永辉;“拿来主义”拿不来企业竞争力时事开讲[N];民营经济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汪永安;为自主创新提速[N];安徽日报;2005年

9 刘天明;坚持自主创新才是兴企之道[N];中国包装报;2005年

10 记者 颜晓岩 钟昱;自主创新:中国强国的金钥匙[N];中国财经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阎立;技术惯域对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影响机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2 黄寰;论自主创新与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四川大学;2006年

3 肖高;先进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结构模型及与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冯忠垒;事前被许可条件下低成本竞争企业自主创新投资决策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陈锟;营销能力对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朱为鸿;大学文化创新与组织发展[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郝生宾;面向自主创新的企业技术战略作用机理及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赵晶媛;区域知识管理的若干问题及北京研发中心成长[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朱园圆;政府支出、税收和自主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柳岩;回顾中国轿车的发展历程、阶段及其发展关键[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海昕;对外开放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2 郭海昕;对外开放促进我国自主创新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梁志刚;论中关村的自主创新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4 赵富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5 王赞;大庆油田技术创新发展战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彭清洁;LYBF公司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7 梁昌娟;基于虚拟研发组织模式的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8 金志成;德国科学中心形成的若干历史经验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翼;基于技术轨道理论的自主创新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10 孙亚芳;山西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98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198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8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