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西方生态美学的进展:从景观感知与评估的视角看

发布时间:2018-06-19 04:32

  本文选题:景观感知 + 生态美学 ; 参考:《学术研究》2010年04期


【摘要】:在景观研究领域,景观设计师基于专业知识进行评估,社会科学家以公众偏好作为研究的基础,二者已经形成了一种庞大的知识基础,并且为评估与管理景观的视觉特性提供了依据。在这种情况下,主导的风景美学立场限制并忽略了自然美这一观念;对诸如生态系统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等景观的生态价值而言,风景美学甚至可能是有害的。这一审美—生态冲突的状态迫使景观感知与评估方面的工作开始寻求另外的途径——即建构生态美学,以更好地理解与管理景观的审美价值。这种生态美学旨在探讨景观研究中审美价值与生态价值相结合的问题,它融合了自然科学、自然审美哲学、生态艺术与设计以及景观感知整体性研究实践中的诸多观点,倡导一种全新的景观审美感知模式,为推动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原则与指南。从生态美学角度来解释景观感知与评估已经引发了一场精彩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审美反应的本质、在人类头脑中灌输生态审美的能力,以及与此灌输活动相关的伦理学问题等。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landscape research, landscape designers evaluate based on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ocial scientists base their research on public preference. Both of them have formed a huge knowledge base. It also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vis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dscape. In this case the dominant landscape aesthetics position limits and neglects the concept of natural beauty; landscape aesthetics may even be harmful to the ecological value of landscapes such as ecosystem health and biodiversity. This state of aesthetic-ecological conflict forces the work of landscape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to seek another way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anage the aesthetic value of landscape. The purpose of this kind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is to discuss the combination of aesthetic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 in landscape research. It combines the views of natural science, natural aesthetic philosophy, ecological art and design,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practice of landscape perception integrity. Advocating a new mode of landscape aesthetic perception provides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dscape perception and evalu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aesthetics has led to a wonderful discussion on the nature of human aesthetic response, the ability to inculcate ecological aesthetics in human minds, and ethical issues related to instillation of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程相占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西方生态美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运用”(08BZW01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B83-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仁杰;路紫;李继峰;;山岳型风景区观光线路景观感知敏感度计算方法——以武安国家地质公园奇峡谷景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2 周年兴;黄震方;蒋铭萍;梁艳艳;;庐山森林景观美学质量与景观格局指数的关系[J];地理研究;2012年07期

3 包战雄;;森林生态美学及其对森林生态旅游的启示[J];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06期

4 于崧;张翼飞;王];于泽源;李兴国;鲁萍;;基于RAGA的PPC模型在城市公园绿地景观生态美学评价中的应用[J];生态学杂志;2010年04期

5 于恩涛;向伟玲;吕光辉;;克拉玛依景观审美价值评价初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2期

6 程相占;;美国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进展[J];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7 埃卡特·兰格;伊泽瑞尔·勒格瓦伊拉;刘滨谊;唐真;;视觉景观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园林;2012年03期

8 包战雄;;基于森林生态美学理论的风景游憩林经营[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庆本;;国外生态美学状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姚玉敏;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王敏;城市风貌协同优化理论与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玲;乡村景观感知真实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2 韩女子;高博斯特的生态美学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欣复;论生态美学[J];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12期

2 程相占;;美国生态美学的思想基础与理论进展[J];文学评论;2009年01期

3 Н.Б.曼科夫斯卡娅 ,由之;国外生态美学(下)[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12期

4 刘成纪;;重新认识中国当代美学中的自然美问题[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墨涅拉奥斯·特里安塔费卢;程相占;;审美与景观评估在可持续发展规划中的结合[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李启军;;系统整体创新的生态美学[J];南方文坛;2005年06期

7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1期

8 罗小平;;生态美学——音乐美学界应当关注的新视域[J];人民音乐;2010年12期

9 李西建;美学的生态学时代:问题与意义[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王素花;科技文阅读题[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秀玲;;一条充满生机的智慧之河——论先秦诸子散文的审美价值[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2 杨琴;;教师礼仪也重要[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3 李城希;;寻访诗人最初的心灵——关于《真我集》的审美价值与闻一多诗歌研究起点问题的讨论[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4 赵伯飞;刘樝;;哲学视野中的价值论美学浅析[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董晓红;;搭建科学和人文融合的桥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过程透视艺术教育的审美价值[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6 王中珍;;融合编辑审美要素,展现期刊科学之美[A];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高字民;;后图像时代虚拟体验的审美价值考察[A];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价值哲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祖健;;生态价值异化影响下的城市形态[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姜耕玉;;试论陈白露一类人物的审美价值[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李春喜;;对军旅戏剧审美价值的提升和超越——90年代以来总政话剧团的创作回顾[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琳 蓝晰;生态价值助筑城楼市回暖[N];贵阳日报;2009年

2 陈志强;谁来算算水面的生态价值[N];中国水利报;2004年

3 记者 陈建萍;土地生态价值到了该重视的时候[N];人民政协报;2005年

4 黄健;大庆120万公顷湿地年创生态价值840亿[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5 记者 赵翔宇;昆明将首次检阅地产生态价值[N];昆明日报;2007年

6 单县国土资源管理局 孙全娟;实现土地生态环境资源生态价值的对策[N];菏泽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周静;大庆湿地每年产生生态价值840亿元[N];黑龙江日报;2006年

8 任晓刚 杨寿德 王宏伟 吕雪莉 ;让三江源工业继续“空白”吧[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记者 陈昌云;滇池流域生态价值15年减少24亿[N];工人日报;2001年

10 徐中华 申吉忠 通讯员  孙树业 司继跃 辛讯;昆嵛山每年生态价值超四亿[N];烟台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玉丽;教育管理审美价值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黄丹麾;当代西方生态建筑的美学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3 陈乃玲;南京城市森林生态价值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陈祖海;水资源价格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5 张鑫;区域生态环境需水量与水资源合理配置[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6 徐波锋;教育的审美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粟晓玲;石羊河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模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赵凤远;庄子生态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朱明海;许渊冲翻译研究:翻译审美批评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冬梅;论唐代西域乐舞诗的文学审美价值[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2 徐莉;高中小说中风情画的审美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3 张宪伟;试论水彩画表现中的装饰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焕;“真”与“美”[D];内蒙古大学;2005年

5 安娜;凝固之乐舞、立体之史诗[D];河北大学;2006年

6 陈金章;汉乐府民俗文化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吴瑶;论知识的价值[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由欣悦;秦观词:和谐之美的艺术典范[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姜姗;基于美学视角对体育广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杨树林;科学教育影视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384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384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ab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