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合美学体系的构想
本文选题:审美活动 + 审美境界 ; 参考:《文艺研究》1996年06期
【摘要】:关于和合美学体系的构想张立文20世纪的美学思潮,像哲学思潮一样,像走马灯似的一闪而过,但都在历史上刻下了一道痕迹。在现代艺术的技术化、商品化、同一化代替了高雅化、想象化、独创化以后,,艺术呼唤自己的命运,美学亦呼唤自己的命运。现代高科技把地球变得越来越...
[Abstract]:Zhang Liwen's 20th Century Aesthetics thought, like philosophical thought, flashes by like a horse lamp, but all of them are engraved with a trace in history. After the technicalization, commercialization and identity of modern art have replaced elegance, imagination and originality, art calls for its own destiny, and aesthetics also calls for its own destiny. Modern high technology makes the earth more and more.
【分类号】:B83-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素蓉;审美境界是“无差别的境界”[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全国高等民族院校文艺理论研究会《美学十讲》编写组;什么是美感?——《美学十讲》第四讲[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1年04期
3 韩林德;试论孟子的美学思想[J];思想战线;1981年03期
4 狄其骢;艺术创作中的情感问题[J];文史哲;1981年03期
5 周来祥;栾贻信;;妙在有意与无意之间——谈审美活动和艺术创造的主要特征[J];江汉论坛;1981年06期
6 郑海;从云南少数民族图腾神话看人类早期的审美活动[J];思想战线;1982年01期
7 徐尚祯;郭化民;;美是审美对象的客观评价[J];哲学动态;1982年03期
8 孙津;美究竟是什么?[J];求是学刊;1983年01期
9 丁立平;审美活动的辩证发展[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10 刘守安;文艺能不能比生活“更高”[J];文史哲;198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钟仕伦;李天道;;二十世纪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钟华;;审美活动特性论纲[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4 潘智彪;;美育与人的审美需要[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蒋均涛;;触类旁通,不即不离——抒情性作品与审美体验[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齐大卫;;“最大的美”——世纪“审美之维”[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7 傅谨;;中国美学面临的三大问题[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8 於贤德;;论美学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9 董巍;;编辑美的审美心理[A];“新学科与编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9年
10 卓昌勇;高琪;;论新闻摄影的美[A];思考的相机——第八届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张再林;关于人文教育的几个问题[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刘士林;生命美学:世纪之交的美学新收获[N];光明日报;2000年
3 会泽县大海中学 李聘;怎样写好记叙文[N];云南经济日报;2000年
4 陶东风;呼唤文艺美学的越界和扩容[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李庆本;看上去很美[N];中国文化报;2001年
6 陈新汉;审美活动的认识论新审视[N];光明日报;2001年
7 钟旅;旅游者要提高自身素质[N];河南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姜小玲;确立文化发展的新坐标[N];解放日报;2001年
9 宫睿;另一个康德[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10 徐俊西;多元化·通俗化·数字化[N];文汇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3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4 薛雯;人生美学的创构[D];苏州大学;2003年
5 王苏君;走向审美体验[D];浙江大学;2004年
6 程金海;当代西方对话美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9 陈恩维;论汉魏六朝之拟作[D];苏州大学;2005年
10 高伟光;英国浪漫主义的乌托邦情结[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济远;试论巴赫金的文学观[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韦玉玲;克尔凯郭尔生存诸境界的审美意蕴[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龙永红;论沈从文文学创作的审美境界及其现代意识[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清平;语言视域中的审美境界[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6 吴匕;美善相乐[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7 谭娅;论通感的内涵及其在审美活动中的价值[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宋国栋;想象的审美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袁洁玲;满足与失落——试论电视作为审美媒介的双重作用[D];贵州师范大学;2004年
10 肖朗;回归生活世界:维特根斯坦思想的美学向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422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42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