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理斯多德的美学思想和四因说
本文选题:亚理斯多德 + 美学 ; 参考:《社会科学研究》2000年01期
【摘要】:本文从亚理斯多德的四因说考察了他的美学思想产生的根源。亚理斯多德的个别蕴涵一般、必然和规律的形式观成为他典型理论的哲学基础; 质料因、形式因和动力因给亚氏的艺术摹仿论注入了新的深刻的内容; 从出于目的因的有机整体概念使亚氏要求艺术要成为整体; 四因相互关系的尺度又产生了亚氏的尺度理论, 这种尺度决定美、艺术性、效用和合目的性在事物中的存在; 寻找最终的“不动的第一动者”的动力因观点使亚氏把“静观”作为文艺的最高主题
[Abstract]: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 of Dode's aesthetic thought from his four-cause theory. The general, inevitable and regular formal view of Alex Dode has become the philosophical basis of his typical theory, and the material, form and motive factors have injected new and profound contents into his art imit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organic whole" due to the cause of purpose, art is required to be the whole, and the yardstick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our causes produces the theory of the scale of Archaean, which determines the existence of beauty, artistry and utility purpose in things. The motive of searching for the final "immovable first mover" because of the viewpoint that makes "meditation" as the highest theme of literature and art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南京210096
【分类号】:B8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4 马倩,孙霞,张慧人;梯田审美特征探析[J];安徽史学;2001年02期
5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李淑言;结构主义对美国文学研究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王一川;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李军学;论喜剧艺术的本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许春翎;;古典文学作品英译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阐释——兼评林语堂译介《浮生六记》中的审美体验[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2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4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丁贤善;中国现代武侠小说的叙述艺术[D];苏州大学;2003年
6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7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郑国庆;落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肖剑南;东有启明 西有长庚——周氏兄弟散文风格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4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5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6 张鑫;爱伦·坡短篇小说的现代性[D];湘潭大学;2002年
7 袁继灵;三曹及其诗歌[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刘晓春;叶燮《原诗》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夏燕;论电影艺术接受的审美规律[D];贵州师范大学;2003年
10 羊恂;象征与建筑创作[D];重庆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继尧;亚理斯多德的美学思想和四因说[J];人文杂志;1999年05期
2 文超;美学[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3 李希华;审美对感性和理性的否定性超越[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年01期
4 郭玉生;宇宙本体论·理性本体论·人类学本体论——西方悲剧理论嬗变新探[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杨恩寰;现实丑与艺术美——对西方美学家有关论述的一个考察[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6 李国华;“身份”问题的介入——略论“主体身份”视角对美学研究的可行性[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7 朱媛;;论《判断力批判》中“美”的张力[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杨海明;;古希腊哲学对当代美学发展的启示[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9 孔建英;也谈艺术美高于生活美[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5期
10 张微;美善与艺术:雅克:马利坦和孔子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J];法国研究;1994年01期
,本文编号:2042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042502.html